返回第七百九十九章 离不开西门大官人(第1/2页)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正文卷第七百九十九章离不开西门大官人太尉童贯拿眼觑了败逃回雄州城的雄州知府和诜几眼,只见那厮如同斗败了的公鸡,垂头丧气地侍立在一边,再无自己初来这雄州城时见到的意气风发。

    童贯暗道,这和诜名不副实,比其父亲当年可是差得太远了。当初他在我面前夸下海口,信誓旦旦地保证辽军兵力薄弱,燕京可取,可如今却是损兵折将,贻笑外邦。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再看沧州知府杜充,不声不响地就挽救了雄州城的危局,为朝廷挽回了几分颜面。

    那杜充才是国家栋梁之才,这和诜,哼!悔不该重用这厮!

    杜充特意从辽国搬取回来的这些劳什子破烂,不单是向太尉童贯表功,更重要的是让太尉童贯在雄州兵败之后,能够用这些搪塞朝廷,掩饰河东、河北宣抚司的无能。

    杜充在辽国打了胜仗,没有直接向朝廷报捷,而是给童太尉写了一封密信禀报战果,还将此战缴获都交到了太尉童贯的手中。

    如此一来,童贯写给朝廷的奏报中就有文章可做了。

    例如,宣抚使童贯来到河北后,运筹帷幄,安排了一正一奇两支军队伐辽。

    在种师道率领十万西军主力列阵于白沟驿,吸引辽军主力时,由童太尉指挥的沧州军奇袭燕京,liánzhàn连捷,险些一举攻破燕京城,生擒燕王耶律淳。

    可惜,都统制种师道与雄州知府和诜在白沟驿之战中惨败给辽军,十万大军土崩瓦解。

    沧州军孤掌难鸣,有陷入辽军包围的危险,不得不暂且退兵,错失收复燕地的大好时机。

    ……

    总之,杜充的胜利让太尉童贯有了为自己战败开脱之机会。

    至于十万西军惨败,自有那种师道和和诜二人去顶罪。

    打了败仗,首要任务就是找责任人。

    太尉童贯回到宣抚司衙门里后,立即起草奏章,将失利罪责统统推到了伐辽军都统制,东路军统帅种师道和副统帅和诜身上。

    坦白地说,太尉童贯认为自己并未冤枉种师道与和诜,此次北伐失利,与他二人脱不了干系。

    和诜的错,在于侦查的情报不实,让西军轻敌冒进,陷入困境。

    而种师道的错误,就是临阵指挥错误,在撤军时造成了整个西军的大溃败。

    反而是杨可世那样的战将,虽然也是liánzhàn皆北,但他是在与辽军真刀真qiāng的拼杀中落败,属于技不如人,倒也情有可原。

    至少杨可世等将能够战斗到最后,没有给西军将士丢人。

    大名鼎鼎的种家军,此次可是跑得最快!

    太尉童贯不弹劾种师道,还能弹劾何人?

    童贯的奏章报回东京汴梁城后,得知前线大败,朝野震动,道君皇帝和宰相蔡京、王黼等朝中重臣都未曾料想到是这么一个结局。

    本以为辽军已经被金军打残,想着去摘桃子的道君皇帝见辽军依然强大,顿时失去了收复燕地的勇气。

    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朝廷放弃了伐辽的计划,下旨命太尉童贯撤军,命令抽调的西军各路军马各自返回原来的属地辖区。

    紧接着,追究战败之责的圣旨也下来了,命将种师道押回枢密院受审,后降为右卫将军,并强令退休。

    雄州知府和诜则被降为豪州团练副使,但安置在江西筠州,等同于给发配了。

    其余将领包括杨可世等则没有遭到多大的处分,不过暂时不让杨可世掌军而已。

    杜充却因立下战功被加官晋爵,任知沧州。

    太尉童贯本有意提携杜充,让他改知中原和江南的富庶之州,但却被杜充婉言谢绝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