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99章 简化字(第2/3页)  宗明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没有细想,又与他闲聊几句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开始票拟昨晚通政司送来的奏折。当然他也将一部分奏折分给了中书舍人。大明每天的事情太多了,奏折也多,一个人即使票拟也票拟不完,解缙又时常不在,只能交给中书舍人们代为票拟。

    但他翻开头一份奏折,才看了几眼,就惊讶的站了起来,虽然旋即又坐下,但他拿着奏折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又站起来走到允熥身旁,躬身说道:“陛下,这份奏折臣不敢票拟,请陛下亲自过目。”

    “你不敢票拟?谁进的奏折?写了什么内容?”允熥有些好奇的问道。一般情况下,大臣不敢或不能票拟的奏折都已经提前由识字的宦官,王喜或者其他人区分开来,不会落在四辅官手里。

    “陛下,这份奏折是中书舍人薛熙扬所进,内容与《大明大典》有关。他在奏折上请求陛下推动一事:简化文字。”李仁说道。

    简化文字,这事实在是太大了。虽然自古以来文字一直在变化,但除了秦始皇‘书同文’那一次之外,都是民间自发发生的,而且变化也不大,大多数文字从秦始皇时期开始,一直到此时的虽有所差别,但都能认出来。

    可薛熙扬在奏折中建议由国家组织全天下的文人,对所有笔画较多的文字进行简化,而且之后在全天下推广。李仁仅凭想象就能知道这是个多大的工程,又会引起多大的反对,就像历史上秦始皇‘书同文’一样遭到反对。而且秦始皇‘书同文’好歹统一了原本东方国家的文字,方便了交流,只在秦代被骂了一代,后世都是赞颂的;但薛熙扬的这个建议起不到这样的作用,反对之声也会更多。

    李仁仅仅想到这些,脸上都不自觉的现出来苦恼的神情。

    允熥听了李仁的话却没多少反应,只是抬起头来对李仁道:“你将他的奏折读一遍,朕听听他建议推行文字简化的理由。”

    李仁将奏折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薛熙扬在奏折中提出了三点推行文字简化的理由。第一点是现在许多文字太过于复杂,刚刚启蒙的童子学习起来很困难;

    第二点是因为很多文字写起来很困难,所以民间私下里简化的事情也不少,甚至前代许多书画家的书法都用自行简化的文字来书写。与其让民间自行简化,不如朝廷统一进行简化;

    其三就是现在的文字笔画众多,书写起来也很困难,在编纂《大明大典》的过程中许多负责抄写之人都有过抄写错误的情形,这一页纸只能全部废掉,之前写的字都白写了。若是刚写几个字还好说,若是已经写了满满一页太可惜了。

    允熥听完后没有立刻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是问李仁道:“爱卿觉得如何?是赞同简化文字还是反对?”

    “陛下,臣以为,有些文字确实笔画太过繁杂,不要说刚刚启蒙的童子,就是臣也得认真的写才能保证不写错,简化确实有好处。”

    “但臣以为此事还是应当慎重。文字乃是数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自从秦代已来都未有过大变化,贸然改变会引起许多人反对。而且现在的文字字型优美,也适合书写,贸然简化恐怕会破坏了字型。所以臣认为应当慎重。”李仁斟酌着说道。

    其实他本人基本上反对简化文字的。虽然现在的文字写起来确实很复杂,但他们这种文人都是写惯了文字的,反正他们不从事抄写的工作,不过是票拟奏折,写写书信,也不在意笔画多些少些。

    而且他们已经对现在的文字习惯了,若是贸然简化他们肯定不习惯,会写错字,他们可不愿意写错字好像自己是个初学者使得。所以反对。

    但是,薛熙扬是什么人,是皇帝的内弟,当今皇后的亲弟弟,他上的奏折,受到允熥指使的可能不小。作为辅官这样的内朝官员,需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与皇帝顶着干,所以在不能确定皇帝真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