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22章 回赐(第2/3页)  宗明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叔叔与长兄聊起孩子,侄儿想起侄儿也已经成婚两年,但尚未有孩子,心里觉得有些烦闷,一时并未说话。”朱裪忙道。

    听到他的话,允熥笑了笑。朱裪刚才之所以不说话的原因他看的很清楚:这个十多岁的少年非常谨慎,而且从前也与自己没见过面,应该是担心贸然说话触犯自己的忌讳,所以才一直没张嘴。但他故意说了这么一个理由,不仅解释了缘故,还绝不会触犯自己的忌讳。

    允熥回想偷偷派到朝鲜的锦衣卫传回来的消息:朝鲜王之第三子十分喜好读,博学多才,朝鲜王时常夸赞起聪慧;反而对世子朱褆略有不满,认为其不好学问,沉于声色。又抬起头认真打量了朱裪几眼,见他确实透出一股卷气,但却又不像纯粹的生,而且长得眉清目秀,适才坐在一旁聆听他与朱褆说话时也十分守礼,不由得心中暗叹:‘看起来,朱裪比朱褆更加出色。’

    这时允熥转过头对身旁的小宦官吩咐几句,小宦官轻声答应一句转身离去。不多时,

    允熥则继续对朱裪说道:“元正,虽然这是叔叔头一次见你,但你的名字在前次厚伯前来朝贡之时已经听他提起过了。厚伯说你非常喜好读,废寝忘食手不释卷。还说有一次遗德见你整日读担心你的身子受不了,故意将宫中的都藏了起来,可你仍然找出一本未来得及收走的津津有味的读起来。”允熥笑道。

    朱裪耳朵微微泛红,说道:“侄儿只是喜欢读。中所写的圣人之道理、古人之治国施政、历朝历代之典章法规、先贤之逸闻趣事等,侄儿都喜欢看。所以读得就多了些。”

    “好,喜好读是好事。叔叔也喜好读,文垣也喜好读。厚伯,在叔叔看来,你样样都不错,只是不大喜好读这一点不好。”允熥忽然又对朱褆说道。

    朱褆一边摸摸自己后脑勺,一边笑着说道:“叔叔,侄儿也不是什么都不看,《孙子》、《六韬》、《韩非》这些侄儿都是看过的。”

    “厚伯,你也应当多读些儒家经典。若想治国理政,不能不通读儒家经典。自然,要尽量读先贤所的原本,而不是经过后人修改的版本。通过阅读先贤的原本,自己体会先贤的本意,而非只是看他人的解释。元正,你读也应当如此。”允熥道。

    “是,叔叔,侄儿知晓。”朱褆与朱裪又一起说道。之后朱裪又道:“侄儿长大后,也听往来京城与汉城的使者说起过建业七年叔叔驳斥理学学者时说过的话,觉得十分有道理。之后特意托往来之使者从京城买了恢复原貌的《论语》与《孟子》回汉城。这次来京城,也打算带一套五经回去。”

    “好,这样才好。”允熥微微颔首表示对他的做法的赞同,又对朱褆说道:“你也应当将恢复原貌的《论语》、《孟子》等籍从头到尾看一遍。”

    “是,叔叔,侄儿回去后定然看一遍。”朱褆虽然心中不大乐意,但仍然只能答应道。

    这时文垣与文圻二人从外面走进来,对允熥躬身行礼道:“父亲。”

    “坐。”允熥说了这个字,又指着朱褆对他们说道:“你们可还记得他?”

    “当然记得。”文圻笑着说了一句,又躬身对朱褆行礼:“见过厚伯兄长。”

    “厚伯兄长。”文垣也说了一句,不过只是微微拱手。

    “见过郎君,见过三郎。”朱褆忙道。

    “见过郎君,见过三郎。”朱裪也忙站起来行礼。

    待他们互相行礼完毕,允熥笑道:“文圻,父亲还记得你与厚伯性情相投;文垣,你喜好读,元正也喜好读,你们年岁又只差一岁,正好一起谈论几句,瞧瞧谁读的更多。”

    文垣不由得抬起头看了一眼朱裪。几年前他就听说朱裪十分喜欢读,后来又问过往来的使者,得知她确实十分喜欢读,心里早就想见他一面谈论读过的,只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