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47章 小卒(第2/3页)  与你为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息吧。”

    胡瑜非也没有要继续留他们的意思,傅华就和冷子乔告辞除了胡家的四合院。开车离开了胡家的四合院有段距离了,冷子乔才长出了一口气,笑笑说:“今天这个情形真是超级尴尬的,胡叔是不是在怪你把李粟生的事情给揭露了出来啊?”

    傅华摇了摇头:“事情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的,如果单纯只是因为李粟生的事情败露了,以胡叔的境界还不至于这么多的牢骚的。恐怕是李粟生的某些事情牵连到了他吧,只是他现在没办法把话跟他们说的很明白罢了。”

    胡瑜非和李粟生应该算是一个圈子的人,甚至可能算是彼此之间曾经关系很亲密的一个圈子中的人。而结合的很紧密的圈子对于圈子中的人是有利有弊的。利就在于在顺风顺水的时候,借助于圈子中的其他人,是可能轻易的办到很多事情的,特别是像他们这些权贵子弟,每个人本身都是拥有着强大的资源的。他们此时的结合绝对是会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加权效应的。

    但是利弊是相辅相成的正反两面,一旦圈子出了问题,对于圈子中人的伤害估计也会是一加一大于二的。特别是他们这些人本身就处于公众关注的焦点位置,圈子做好事会被放大,圈子做坏事,同样也是会被放大的。

    李粟生的事情虽然并没有被大肆的追究,也没有媒体对此上纲上线的去讨论报道什么,但是不代表说这件事情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恐怕私底下一定会有些针对他们这个圈子的一些措施的。胡瑜非的那些牢骚估计就是因为这些措施的吧。

    一个家族的兴衰其实是有周期性,这就有点像是历史上的朝代更替一样,当一个朝代到达鼎盛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个朝代的衰落要开始了。你像乾隆时期,乾隆帝东征西讨,建立了十大武功,清朝的文化经济都盛极一时。但是盛极而衰,乾隆帝为了他的十大武功耗尽了清王朝的国力,乾隆之后的嘉庆、道光、同治、光绪,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光绪时期,几千号人的八国联军,就把一个亿万人口的老大帝国搞的是天翻地覆。

    胡家鼎盛的时期应该是胡瑜非的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就像李粟生的父亲李一粟还在世的时期是一个样子的,那个时期他们家族的影响力在这片国土上达到了顶点。但是鼎盛是很难持续的,就像是爬到了山顶再往上总不能飞到天上去吧?

    因此李粟生和胡瑜非都是一样的,在他们的父亲去世之后,他们的势力影响一直都是在衰落的,即使他们的父辈都有那种未雨绸缪的能力,在世的时候就已经预作布局了,但那只是延缓了他们家族影响力衰落的速度而已。大的趋势还是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的。

    一鸡死一鸡鸣,江山代有才人出,旧时王谢堂前燕,都是必然有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那一天,这是自然规律,已经被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事件所证明了的。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的中国,还没有出现过一个能够一直都把持着中枢权力的人或者家族呢。有的只是周而复始,周期不断地循环。

    而且还有一个规律,那就是一个家族或者朝代其窜起的越是快,倒下的也就越快,这就是所谓的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秦朝短短几十年就一统六合,东征西讨所向披靡,也是在陈胜吴广振臂一呼之下,几年之内就崩塌了。

    因此这一次的李粟生事件虽然表现的是一个很孤立的事件,也没有人在公开层面上要借此做什么事情,但是确实是给一些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其中的微妙之处就不是傅华的言语所能描述的了,你光是看看胡瑜非这个曾经很有渊薮的,很有涵养的人,在李粟生的事情发生了之后,一下子就变得情绪低落,牢骚满腹,你就应该明白这其间的微妙之处在什么地方了。他几乎很少看到胡瑜非这个样子的,想来不是真的动到了切身的利益,他不会这么的失去惯常保持的姿态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