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秘闻 岐黄.卫(第1/2页)  惊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惊辄最新章节!

    “传言多谬论啊!”老和尚感叹了一句:“世人愚昧,总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去曲解事实。”

    “自古以来,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堂之上,都存在一些古老且神秘的组织,他们不一定活跃在世人的视线里,但是却有自身无可取代的作用。为民谋福祉,为帝王谋天下,不外如是。”老和尚自顾自的说了一句之后问道:“你对哪些组织比较了解?”

    凌燕微微一愣,有些不明就里,但还是如实回答:“我对历史不太熟悉,都是一些道听途说。”

    沉吟片刻继续说道:“我所知的,也只有诸子百家,不良人,天策府,大谁何,赊刀人,绣衣直指,锦衣卫,血滴子,还有近代的一些民间组织,不过这些都只是道听途说,很多都没有太多的依据。”

    听闻她能说出这些,老和尚不由得笑了起来:“不错,你知道的这些已经算是比很多人要强太多了。不过你说的这些基本上都是帝王直属,而真正存在民间的却寥寥无几。不过也实属正常,学得一身艺,卖与帝王家。这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大铁律了。”

    “无论是唐朝的不良人,天策府,还是武则天的梅花内卫,还是明朝的东西厂,锦衣卫,清朝的粘杆处,也就是世人常说的血滴子,这些都是属于皇家内卫,里面奇人异士固然多如过江之鲤,但终归它们的存在都是一个短期性的,唯独有两个完全不属于任何势力的组织,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今天,虽说被世人遗忘,但却一直没有没落。”

    “愿闻其详。”凌燕正襟危坐,听着老和尚将这些几乎是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记载的事情一一道来。

    “关于岐伯和鬼容区你知道多少?”

    凌燕被问得一愣,不知道老和尚突然间问起的这两个人是何用意,不过她搜寻了所有的记忆,似乎都没有听说过这两个名字,不由得有点茫然地摇了摇头。

    “黄帝时期,平定蚩尤之后,与众大臣议事于殿。其中臣子便有岐伯和鬼容区两人。岐伯是医学大家,与黄帝坐而论道,研讨医理。两人对于医学的很多见解都记录在《黄帝内经》之中,成为医学史上的一本巨著。所以后来人也称中医为岐黄之术,为的也是对二人在医学上做出的贡献的一种认可和尊崇。而鬼容区这个人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他是当时黄帝手下的四大将之一。鬼容区,号大鸿,也是一代医学巨匠。在听闻黄帝和岐伯两人论道之后,结合医理,更是衍生到国家民族的层次上,他直言黄帝,医人乃治身,医国乃治世。因此,也就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个结合了皇权和民间的组织,岐黄.卫。”

    “岐黄.卫?”凌燕完全没有一点印象。

    “没错!”老和尚神色肃穆地点头道:“古往今来,从来不缺乏能人异士。黄帝著医书乃是救人,而大鸿与岐伯组建岐*便是救世。岐黄.卫的成立之初只有两个部门,一乃医理,二乃战争。在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的时候,这一组织不断的吸纳各方面的人才,逐渐的演变成一个完全服务民生的民间组织,其中包含了诸多的部门,医理,机关,农业,兵法,占卜,易学。只要是和民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岐*里面都有相应的部门一一对应。”

    “当然,这在古时候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组织,用现在的话来说更像是一所无所不含的大学一样。在历史当中,出现过许多惊才绝艳的人物,大禹治水,学习的便是岐黄.卫中的民生一门,姜子牙封神,则是综合了岐黄.卫里,兵法,心理,易学等各家所长。”

    “什么?这些人都是从岐黄.卫出来的?”凌燕听到老和尚如此说,心神巨震。

    “没有历史记载,但不能说它就是不存在的。虽然很多人说这是谬论,但事实却是如此。”老僧感叹道:“和所有的组织一样,岐黄.卫也发生过很大的变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