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 62章 漫漫学医路(第1/3页)  七零年代:天降福宝种田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又比如晚清的慈禧太后为了追求健康长寿,经常食用一种用精白面和茯苓粉制成的“茯苓饼”。因为茯苓饼既有清香之味,又有祛病延年的功效,故成为清王朝宫廷里的名店,她决定回家进山看看,能不能挖点茯苓回来,二哥给做茯苓饼吃。

    总之芽芽找的医书都是结合点小案例,可以当故事书看,里头又有治病案例和理论的书,唯一一本正经一点的就是《中医学》,她打算排到最后,等到明年再看。

    还有一本农业常识书本,里头还有作物施肥法,肯定是能用得上的拉。

    李敬修找得心力交瘁,收购站的书可是论吨来计算,他就是找一天一夜也不一定能够找到心头好。

    以前亲爸说喜欢地质学的不多,现在看来没说谎,找不见啊。

    芽芽随手摸出了本《五藏山经》,按照介绍说,这是华国最早的地质书,里头书中记载为矿物八十九种,其中有金属矿、非金属矿和各种怪石、各色垩土等。对矿物的三百多处产地作了记载。

    然后一翻开,李敬修也看不懂。

    芽芽了然的把手搭在好朋友肩膀上,刚才她也有看不懂的书,只能怪他们太小了,认的字还不够多。

    但凭着那一句:是华国最早的地质书,李敬修还是决定买下来,回去供着也行

    李岳山回来时听说卖了十几块还挺诧异,再一听两孩子从被人骗到把反骗回去就挺乐。

    医学他在行,先去

    瞧了芽芽挑的书,把那本中医学抽了出去,这是专业医生看的书,以芽芽的年纪还太早,另外几本带点小故事的倒是可以留下。

    何况他现在已经在循序渐进的给芽芽灌输医学知识,可以说等到孩子十岁以后肯定有了点医学功底,哪怕以后不做医生都够用。

    至于儿子,他无能为力。

    地质学啥的,他半天说不出一个屁,啥也不懂啊。

    反正儿子挑了一本老式的初中地理,一本文言文的《五藏山经》,随便看着呗。

    两孩子也才知道,原来看不懂的拗口文字,叫文言文。

    芽芽安慰他,“薛阿姨就是地质学家,回头我给她写信,让她给你寄书来。”

    李敬修心里头才好过点,叮嘱小朋友千万别忘了。

    两人已经塑料,铁定,瓶盖,牙膏盒,瓶子,电线,还有铁皮,破箱子啥的都是能卖钱的,而且塑料,橡胶底鞋还能卖不少钱,但灯泡,网兜,还有些七零八碎的东西,也确实是不收的。

    回去的路上两人还计划,回去再收一两个月的破烂,再继续来挣钱。

    回家以后,芽芽就把买回来的书放在床尾,这样想看的时候翻身起来就能拿到,不想看书还能踮脚。

    秋收一到,学校再一放假,各生产队人山人海,等到类死人不偿命的秋收末尾,老聂家的孩子们就齐齐出动,去撅人家落在田埂里不要的土豆和地瓜。

    二房五个孩子,三房两个孩子,七个孩子

    一块出动,一天之内撅回来的数目很客观。

    被丢在地里让人捡的土豆和地瓜都是个头太小,要不就是漏掉了,但后者可能性不大,可是每一次孩子们去捡回来的土豆和地瓜都不小。

    不跟已经收上去,品相好的作物比,但至少跟不要的土豆地瓜比,他们找回来的个头真的要大一点,以至于家长每回验收都得问一句,是不是误收了。

    老太太搂着芽芽心照不宣的笑眯了眼睛。

    秋收假期快结束的那一天,孩子们是气呼呼跑回来的,而且脸上都带点伤。

    大伙很气愤。

    每一年秋收之后留在地里的东西,默认是谁都能要的,村子和村子,生产队和生产队之间各自串着拿的也不少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