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0章 一来就下蛋(第1/2页)  七零年代:天降福宝种田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粮跟年终结结算在一块,贴在大队外头的大红纸足有两米长,写着生产队今年生产的粮食生产数量,上交给公社的公粮,各种农资开销成本。

    红榜的另一头公布了生产队队员每一个家庭的每一个人一年来挣的工分,家庭粮食分配,有没有欠生产大队的钱。

    生产队的分量向来是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按人七劳三的原则分配,也就是基本口粮站七成,工分粮占三成。

    口粮也不会标准粮,更不会都是好粮,都是谷子,玉米粒,不脱壳的麦子等。

    石头村耕种的土壤还算肥沃,今年也躲过了几次天灾,基本口粮里能达到一半是粮食,剩下一半是红薯土豆和萝卜等已经不错了。

    石头村今年计划产量十万斤左右,实际产量多超了三万多斤,公家征购了六千多斤,超购了八千多斤,还有十万出头的粮食给集体和社员们分配。

    村里除去留种,外嫁和迁出,饲料,又留够了存粮以后,还有九万多斤的粮食。

    蒋文英那房几乎都是孩子,统分200斤玉米,400斤红薯,300斤口粮,还有二斤豆油,1斤棉花,23尺半的布票,10斤大葱。

    今年的布票比往年的多得多,前些年正常就一年一丈三,一丈等于十尺,算下来真不多,少的那一年每个人只有二尺半办的布票以及二两棉花票,别说给大人做件衣裳,都不够给小孩做一身的。

    二房的布票和棉花票一到手,蒋文英立马就收到手里存着。

    布票和棉花票都是一年一发,用完了就得等下一年。

    二房家的粮食都是聂大牛和聂三牛帮着运回家,也不是白运的,大房三房都指望着二房的架子车呢。

    分家后没了利益冲突,一家人和和气气的。

    蒋文英计算着把家里的口粮换成杂粮,顺带再把今年的豆油给领回来。

    现在管得严,老乡赶集得照时间点去。

    一种是公社组织的小赶集,各生产队把内部消耗不完的东西集中在小集市上卖给其他生产队的社员。

    另一种大赶集得去综合门市部。

    现在还在一打三反,老乡私底下交换或者出卖货物都是投机倒把,让纠察队抓到了要没收,严重的得去学习班或者劳教。

    去门市部赶紧,换到的货币再到门市部去消费。

    蒋文英操心家里家外的,穷人家的孩子又早当家,就让长子跟二子去门市部赶集换粮。

    聂超勇和芽芽也想跟着,不过两人还得照顾好鸡才能去。

    之前两人图好奇揽下照顾芦花鸡的任务时蒋文英就叮嘱过做事不能半途而废,不能图一时的兴趣。

    负责养鸡的聂超勇和芽芽很上心。

    芦花鸡刚来的第一天蒋文英还没着家,虽然每天可以撒一把玉米粒喂芦花鸡,但兄妹两都觉得还不够,在院子里商量着就要去挖野菜。

    力争上游和合作互助也兴致勃勃的跟上。

    除去互助和芽芽之间的恩怨情仇,三房的孩子之间玩得也都挺好,没有受到大人之间的影响。

    听说鸡蛋想给蒋文英补补身子,年纪最大的力争务实的告诉小妹妹,那只芦花鸡还很年轻,得养一阵子才能开始生蛋。

    “多吃一点也不能生吗?”芽芽抓着一把马齿觅。

    力争摇头,“别太难为它....”

    看小妹妹明显焉哒了,力争挽救了一下,“要不挖蚯蚓喂,鸡吃蚯蚓下蛋快。”

    芽芽振奋了,当下放弃了挖野菜,跑去自留地捡了根树枝蹲着呵斥呵斥的挖。

    聂互助一直被亲妈拿来跟芽芽比较,最终受埋汰的都是她,起初跟出来时还端着,但看大伙挖野菜挖蚯蚓十分欢乐,忍不住上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