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开拍!(第1/3页)  电影的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般电影都会办个开机发布会,向外界宣告电影开机了。    哪怕是小成本,办个发布会也不花多少钱,除非实在没钱才会省了。    《一只鬼的故事》有三百万投资,胶片和设备租赁费用一百万可以搞定。    至于数字摄影机,这年头你拿一部用数字摄影机拍的电影送去光电审核,大概率是无法通过的。    国内目前也还没有上大银幕的数字电影,如果唐言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一部都没有。    上大银幕不是说上就上,有放映标准的,大概就几千字内容,包含各种条件。    索尼倒是开发了一款HDW-F900数字摄影机,专门给卢卡斯拍《星球大战2》的,不过只是拍一部分镜头。    虽然用的是便宜的数字机,可配的是顶级品牌潘娜维森的镜头转接上去。    等于镀金的项链配了颗斗大的钻石,项链便宜,可钻石贵啊。    就算那台HDW-F900,也是索尼为了卢卡斯定做的,把性能发挥到了极致,做了很多优化,市场上卖的性能就差了点,相当于阉割版。    而且,这台机器今年才发售,北影厂还没有。    总而言之,2000年想在国内上大银幕,基本上是必须用胶片机的。    而且国内现在还没有数字电影院,一家都没有。    数字电影,也还是要用胶片拷贝放映,一个拷贝8000块。    《一只鬼的故事》胶片成本加洗印大概不到60万,全套设备一个月租金40万,成片80分钟,唐言是按1:8的配片比算的,也就是平均每个镜头拍八次。    这片子镜头单一,分镜和故事板齐了,戏份最多的陈昆还不露脸,1:8的配片比应该够了。    剩下的成本里,演员和他们几个主创的片酬不到20万,剧组各部门其他员工20多个,场地费也便宜,就是装修要花点钱。    一切顺利的话,算上杂七杂八的费用,200万出头应该能搞定。    300万投资,还有的多,不过唐言也不打算大操大办,没必要,成本越低,回本压力就越小。    办个开机发布会嘛,剧组所有人都没多大名气,除非等《像雾像雨又像风》开播,陈昆火了,或者奥运会高媛媛那个清嘴含广告火了。    唯一的噱头,就是片名里的那个鬼字。    观众一看这个片名,哦鬼片啊,心里就有印象了。    可也顶多记个两三天,离上映还有段时间,其实也没多大效果,没有谁会记一部三无电影几个月的。    索性不搞什么发布会,就弄了个简单的开机仪式。    韩三坪作为出品人亲自到场,还有唐言的领导,规划中心的副主任周克,策划室主任苏晓卫。    还有华艺广告的王宗磊不知道跑来凑什么热闹。    开机仪式还是挺简单的,没有记者,也就没有大段大段的讲话,揭开摄影机的红盖头之后,就算完了。    中午一起吃了个饭,下午就是正式的拍摄了。    之前一上午已经把第一场戏给摸透了,陈昆和高媛媛各自站在已经标记好的位子上,测光、量焦点,确认无误,走了两遍戏,就开拍了。    监视器前的宁昊坐姿标准,身体呈90度笔直,宛如初哥洞房。    唐言拍了拍他胳膊:“耗子,开始吧。”    宁昊拿着对讲机的手还有些颤抖,举到嘴边,大声喊:“无关人员退场,现场安静!”    “开机!”    “录!”    同样是个初哥的摄影师杜桔也有些紧张,一听开机,竟然把助理喊的口令给喊了出来。    场记拿着场记板飞快地跑到摄影机前,跟焦员对焦在板上。    “21场,1镜1次!”喊出镜头信息的场记又飞快离开镜头范围。    “开始!”    麻雀虽小,五张俱全,唐言要求一切按照标准程序来。    在监视器后面看着的韩三坪不由地点点头,能做的这么规范,就看得出来剧组还是很认真对待的。    “不错。”    唐言在一旁解释:“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