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章国内市场才是根本(第1/2页)  电影的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女主角搞定了,高媛媛两天后《十七岁的单车》杀青后就进组。    陈昆上半年刚拍完《像雾像雨又像风》,又还没签经济公司,现在也没有事情,电话里一口答应下来。    导演、男女主角都确定了,唐言当然首先要向中影的韩总汇报一下,毕竟是投资人,最后还得他拍板呢。    “你不自己来拍?”    韩三坪眉头皱起,这是他没有想到的。    虽然唐言是文学系出身的,可是导演这行当,学导演的能干,学美术、摄影的都能干,也不是没有文学系出身的导演。    况且,《一只鬼的故事》文字分镜和故事板都做的非常好,韩三坪自己这个专业的导演,都挑不出什么毛病。    文字分镜和故事板,足够看出一个人的导演能力了。    能做出这么标准的分镜和故事板,韩三坪就没有怀疑过他的导演能力,要不然也不会那么痛快给了300万投资了。    可是现在,唐言竟然告诉他,另外找了个导演?    “这个宁昊什么来头?”    质疑是肯定的,唐言也没有意外,把宁昊的情况说了下:“他是北师大艺术系大四学生,拍过两年MTV,在京城音乐圈子小有名气。”    北师大,还是拍MTV的...韩三坪有些头疼,又不好过度打击唐言。    这几天里,韩三坪和宣发部门研究过那份《一只鬼的故事》的策划书,尤其是宣发方面,竟然挑不出什么毛病。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份方案基本上断绝了票房大爆的可能,因为太过于片面了,等于是为了大学生群体而放弃了其他观众。    当然,韩三坪也不指望大爆,票房回本就是大卖了。    把目标定在回本的话,那个主攻大学生群体的有局限性的方案,就接近于完美了。    光这份商业性的思维,就足以让韩三坪对唐言另眼相看了,更别说之前针对《大腕》剧本提出的那些建议,充分看得出他在商业电影方面的天赋。    这样的年轻人还没见到第二个,韩三坪不想打击他的自信心,也不去纠结这个宁昊的能力问题了。    “对了,昨天哥伦比亚的陈总和我聊到了你这个片子,他觉得这种偏文艺的恐怖爱情片,在欧洲应该会有一定的市场,建议选一两个合适的电影节,到时候去转一转,你也跟着一起去。”韩三坪提起另一件事。    去欧洲卖片,也是这个时代最平常不过的事了,国内市场太小了。    无所谓的事,唐言一口应下:“韩总您安排就是了。”    韩三坪看唐言不是很感兴趣,奇道:“你好像没多大兴趣啊,以前出国参加过海外的电影节?”    这个年代的国人,对外国还是普遍很向往的,出国可是个稀罕事。    可是对唐言来说,出国跟从京城到魔都都没多大区别,二十年后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偶尔出国旅游了。    “我还没出过国,不过韩总,这些年那些国际电影节的做法,很明显了,连张一谋导演的《一个都不能少》,学校升国旗都能被以政治美化的理由给拒绝,一群对咱们报以偏见的人,我并不太想去捧他们的臭脚。”    唐言实话实说,20年后的内地电影人和观众,其实对海外并不在乎了,一方面是市场的原因,还有就是国人的自信心提升了。    2000年的唐言,装着一颗2021年的心。    这...    韩三坪对唐言这番书生意气的话有些意外,竟然还有对海外市场不以为然的人。    果然是年轻人啊,心气高。    “小唐啊,大环境就是这样,咱们国内的市场太小了,该低头的时候还是得低头,遵守别人的游戏规则,等以后市场大了,就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了。”    过刚易折,韩三坪开始了对唐言这个极为看好的后辈的谆谆教导。    虽然明知道这是这个时代普遍的观众,几乎所有的电影人都认同。    没看冯晓刚为了迎合西方观众,都不惜在《大腕》里过度美化泰勒那个角色,搞得比葛忧这个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