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九章 做局(第1/2页)  大唐第一隐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白兄,白兄,江湖救急,江湖救急……”

    正当李承道皱眉思索该如何拉拢苏定方的时候,张二河偷偷摸摸溜过来,把身体隐藏在磐石身后,声对李承道道。看1毛线3中文网

    “怎么了?”

    李承道看了看埋头狂饮的苏定方,对这个不着边际的张二河有些不耐。

    “白兄可会写诗?”

    张二河声道,一脸的期待。

    “哦,写诗啊……”李承道把尾音拉长,脑海中灵机一动,“略懂一二,怎么,张兄遇到麻烦了?”

    “你会写诗啊,太好了!”张二河眼中露出一丝喜色,眼睛骨碌碌一转,“最近弟身体不适,才思枯竭,咳咳……状态不是很好,不知白兄能不能替弟写一首诗?就一首就行,好坏都没关系。”

    “哦,什么诗,张兄看,能帮的我一定帮。”

    李承道眼角余光瞥向苏定方,此人对他的漠北计划非常重要,李承道可谓是势在必得。

    “题目是颜祭酒大人亲自出的,他今日大家来樊楼乃是为了饮酒行乐,所以定题目为【行乐】,这题目白兄可会作诗……”

    “行乐,颜复……及时行乐……”

    李承道喃喃嘀咕了一声,略一思索后,便走到一旁的桌案边,提笔就写。看‘毛.线、中.文、网

    “张兄,喏,诗已做好,拿去吧。”

    李承道微微一笑,而张二河看都没看,就拿起李承道的诗往主会场那边溜过去:“白兄,大恩不言谢,来日弟一定带你去见诗诗,弟那边还有人等着,就先告辞了……”

    着张二河隐没在人群中,李承道遥遥看着远处的诗会主会场,嘴角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相信不用多久,自己就要上场了……

    一首诗,一个局。

    有多少人将会是局中人,有多少人又是局外落子之人。

    ……

    时间回到一炷香之前。

    此次坐镇诗会主会场的是两位当世大儒,其一为国子监祭酒颜复,另一人乃儒学大成就者,大唐第一大儒王通。

    颜复,字长道,其父颜太初,颜子四十八世孙也。诏郡国敦访遗逸,京东以复言。凡试于中书者二十有二人,主考官奏复颜复乃第一……兼崇政殿书,进起居舍人兼侍讲,转起居郎。请择经行之儒,补诸县教官;凡学者考其志业,不由教官荐,不得与贡举、升太学。拜中书舍人兼国子监祭酒。

    王通,字仲淹,道号文中子,隋朝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省万荣)人,隋朝教育家、思想家。王通从受家学熏陶,精习《五经》,著名的启蒙读物《三字经》把他列为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乃是活在世的儒道大家。

    (王通的六部著作:《续书》、《续诗》、《元经》、《礼经》、《乐论》、《赞易》,在唐代就全部失传了。只留下他的弟子姚义、薛收编辑的《文中子》。《中》系王通和门人的问答笔记;体仿《论语》敷衍成书,由王氏家人定为王道、地、事君、周公、问易、礼乐、述史、魏相、立命、关朗10篇行世。此书提出了“三教合一”的思想,为后世所重视。在哲学上此书提出以气、形、识分别作为、地、人的特点,含有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因素。流传版本有《子书百家》本、《明世德堂》本。宋代阮逸作《文中子中注》,有《四部丛刊》本和《续古逸丛书》本。)

    诗会现场,众才子都在等候颜复和王通两人,颜复笑着转头对王通道:“仲淹,既然今是来吟诗作乐的,要不就定题为【行乐】,你看如何?”

    王通听后,略一思索,脸上便露出一丝微笑,这颜复可是给这群辈下套啊。颜复原本就是严谨之人,平日里不像其他达官贵人般游乐狎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