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终成大唐太子(第1/2页)  大唐第一隐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月十五,晴,吉!

    皇子皇孙李承道正式册封为皇太子,昭告下!

    六月十日,李渊谕礼部:“帝王绍基垂统,长治久安,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之祥,慰臣民之望。kanmaoxian.com朕荷眷,诞生嫡子嫡孙,已及一十有五龄。兹者钦承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建储大典,宜即举行。今以嫡子嫡孙李承道为皇太子。尔部详察应行典礼,选择吉期具奏。”

    册封吉日选定在六月十五日,吉日前一,即六月十四日,李渊在亲自检视了祭祀用各项祝版后,以册立皇太子,祭地、太庙、社稷,及太子母后郑观音。

    六月十五日,李渊入太和殿举行册立大典。皇帝亲自检视御座前桌上放置的金质册、宝,落座后接受众人三跪九叩之礼。

    帝派使臣--以卫国公李靖、都统大学士图海为正使,户部尚书安修仁、兵部尚书屈突通为副使先一步到达景仁宫后,先把册、宝、御杖放于宫前铺着黄缎的桌上。

    然后李承道跪在桌前接受册、宝,正使授册,副使授宝,在御杖前行三跪九叩礼,向皇帝谢恩,使者亦向太子叩头。之后,李承道跟随手捧册、宝的太监至皇帝前复命。最后,皇帝使臣把御杖送到皇帝宫中,向李渊并报庆典完成。

    六月十五日,临近中午,李渊临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对册立皇太子的朝贺,并颁诏下。

    诏曰:“自古帝王继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朕缵膺鸿绪,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谟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庆,端在元良。嫡子嫡孙李承道,日表英奇,资粹美。看‘毛.线、中.文、网兹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载稽典礼,俯顺舆情。

    谨告地、宗庙、社稷。于武德九年六月十五日,授李承道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大典告成,洪恩宜霈,所有合行事宜,开列于后。于戏。主器得人,益笃灵长之祜。纶音式涣,用昭浩荡之仁。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诏书中还包括三十三条皇帝赐予百姓的恩典,诸如蠲免赋税,特赦死囚等,不过赦免的死囚还没出牢房,就被雨化田全部拉到矿山挖煤去了。

    当日,皇帝授权设立为皇太子服务的詹事府衙门,配备官员。升内阁侍读学士孔郭岱,翰林院侍读学士陈廷敬,并为詹事府詹事。

    至此整个完整流程全部走完。

    不过流程走完后,原本应该回东宫接受庆贺的李承道并没有打道回府,而是当着满朝文武百官以及李渊的面,献上了被称为大唐建国以来最大的祥瑞--杂交水稻。

    “此水稻亩产75石,每亩穗数15万,成穗率78%,每根穗粒总数平均为7,结实率90%,千粒重7……”

    李承道手中拿着一株水稻,侃侃而谈,而朝中百官虽然没有听懂他后面那些话,但亩产75石却是清清楚楚听进耳中。

    此时大唐最好的良田亩产差不多也只有石多一点,差一点的甚至只有一石多,李承道现在他手上的水稻竟然能有75石,差不多翻了4倍多,在这个农事大于的年代,怎么不可能引得满朝震动!

    “太子此话当真?”

    大司农王修坐不住了,一听这杂交水稻竟然亩产达到75石,连忙站出来确认,这可是关系到全下百姓的肚子问题啊。

    “王中丞此话何意,难道太子会在事关民生之事上诓骗你吗?”

    李承道还没回答王修的话,当朝宰相,中书令裴寂就站出一步。

    裴寂这句话其实有两种意思可以理解,如果站在李承道对立面,那他这句话就可以理解成把李承道放在火上烤,一旦核实出这水稻亩产没那么高,那太子就是在国计民生上行诓骗之事,这大帽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