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60 小书vs8号:没有硝烟的战争(第1/2页)  我真不想读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前两章已更新,亲们重新下载)    今天中午的阳光很弱,门口的保安点了外卖,林小贤兄妹则是钻进对面的“真味米粉店”。    “吃点儿什么啊?”    米粉店的老板娘很热情,林小贤听出她的充州口音,顿时很感兴趣:    “老板是充州人?”    “是啊。”    老板娘捂嘴一笑,些微丰腴的腰肢带着那一看就好生养的臀儿扭了扭,轻拂耳发:    “帅哥你也是充州的?”    “不,但是我在西门吃过一家充州的米粉,很好吃,比起绵州的米粉,更适合我的口味。”    “哈哈哈,我们就是在充州做了好几年才来蓉城的。”    老板娘听了林小贤的话也颇有几分得意,离家在外,能听到外地人对家乡东西的褒奖,虽不至于说泪目那么夸张,但心中的喜悦还是会油然而生的。    “我看看…我来大碗巴骨粉吧,来个油干儿。”    “好,大碗巴骨!一个油干儿!”    老板娘朝后厨叫了一声,里面的人大概是她姐姐或者妹妹,闻言麻利地从泡着米粉的不锈钢桶里捞出约莫三两的米粉丝。    “帅哥大碗巴骨,美女呢?”    老板娘笑着看向林小书,林小书摇了摇哥哥的胳膊,侧过头好奇地问他:    “哥,巴骨粉是什么啊?还有那个油什么…是鸡肝吗?”    林小书以前没吃过充州米粉,跟很多蓉城人一样,吃过最多的粉类食物一般都是本地的肥肠苕粉或者滇系米线。    像绵州米粉和充州米粉,虽然有,但不甚普及,往往都是当地人来蓉城开店,而巴骨粉作为充州米粉常见的一种口味,在其他几类米粉米线中相对少见。    因此,林小贤干脆让小书也来一碗小份的巴骨粉试试再说。    “再来个小碗巴骨!”    老板娘又吆喝了一声,兄妹俩找了个明净的位置,用卫生纸擦了擦桌椅后坐下后,林小贤就给林小书解释什么是“油干儿”:    “不是鸡肝,也不是鸭肝,是一种充州特色的…油饼。”    林小书托着下巴,舔了舔唇角:    “那为什么不直接叫油饼啊?”    “因为它和常见的油饼不同,不是那种绵软或者酥软的口感,很脆。”    “脆?”    “嗯,用面粉和糯米粉再加上豌豆粉炸出来,空心的油饼,很脆,口感像那种很薄的小饼干。”    其实这东西也有实心的,外壳吃起来像锅巴,里面填的是咸口的绿豆馅儿,提前调好的熟豆馅儿在锅里跟着外壳一起被炸香,咬上一口也是滋味美妙,但这又是另一说了。    林小贤现在点的油干儿,是薄脆的空心版,是吃充州米粉必备的玩意儿。    “吃充州米粉不配油干儿,就好比卤肉饭不加蛋一样。”    林小贤打了比方,林小书正听得似懂非懂,一旁的老板娘已经把两碗巴骨粉都端上来了。    “我们家的粉都是用的正经骨头汤,慢用哈。”    “谢谢。”    两碗米粉热腾腾,首先扑鼻而来的竟然是一股浓郁的香醇,让林小书觉得很意外。    “看吧,这就是巴骨肉,贴在骨头上的肉。”    林小贤指了指,林小书用筷子轻轻划拨一下,看到了碗里的好多碎臊子。    先不说味道如何,这碗米粉的卖相可是相当有食欲的。    雪白的米粉蛰伏在浓郁的汤头里,炖到烂乎的肉臊子散发原汁原味肉香的同时,还赋予了汤面一层丰富的油花,油花上又飘着几颗碧绿的小葱,最后再来几粒开胃的泡野山椒,林小书只瞧了两眼就食指大动,舌根都开始分泌口水了。    她夹起一筷子,吹了吹,放进嘴里,顿时感觉口腔都要美的融化了。    顺滑的米粉烫煮的刚好,一抿即断却又不失微弹的嚼头,汤底的香浓都附着甚至融入进了每一根米粉,在滑入嘴中的一刹那绽开难以言表的绝妙滋味。    而作原本作为配角的巴骨肉臊子也是大放异彩,这些从猪大骨上剔下的“边角料”,不仅包括肥瘦相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