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八章 咱们是同军(第2/3页)  水浒新秩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于哪一国,同舟社打下来了就属于同舟社。

    其人率大军渡过桑干河后,就直奔永宁城下,直接攻城。

    蔚州至大同府的道路状况很差,为达成攻击突然性,第一军并没有携带山路上行进缓慢的火炮。

    但只凭着弓弩压制,突击营也轻易攀上了城墙。

    永宁县被金辽双方两次抽兵,兵力少、士气低,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会,战死不到二十个人,守军便器械投降了。

    弘州仅有两县,治所永宁县已经投降,位于永宁县以东六十余里,紧挨蔚州边界的顺圣县更没有坚持下去的理由。

    欧鹏率领的三个营同军刚刚抵达顺圣城下,守军便打开了城门投降了。

    牛皋不动则已,一旦确认出兵,步子就迈得极大。

    其人亲自督军攻打永宁县的同时,便命萧近海率两营骑兵直奔永宁县西北约八十里处的长青县。

    长青直到纳入辽国治下才开始设县治官,但其地的历史却能追朔到千年以前。

    秦汉时,长青县之地名为白登台。

    匈奴冒顿单于统骑兵三十余万围汉高祖刘邦于白登七日的故事,即发生在此处。

    长青县在大同府治所大同县城东北一百一十里,北面有东西走向的羊河和长城两重障碍,与永宁县南面同样东西走向的桑干河构成了一道夹谷。

    很明显,这里又是一处战略要地。

    永宁县与长青县一南一北,共同构成了大同府城的东面门钥。

    同舟社拿下蔚州后,就已经将河北路与原属辽国的南京道和西京道蔚州连成了一片,要是再牢牢掌控了这两县,金军就算再次攻下大同府,也别想轻易向东面拓展了。

    牛皋的命令很果断,萧近海的行动也非常及时。

    骑兵营刚刚进入长青县十里范围,前出的斥候就赶了回来。

    “师正,我们在青坡发现了金军的行踪。”

    萧近海听着汇报,继续驰马,并没有停下来。

    这批斥候的任务是监控大同方向的金军,他们既然发现了金军已经出动,不用问就知道,对方的目标肯定是长青县。

    “呵呵,这不巧了么,金军有多少人?骑兵还是步兵?”

    “大概有一个谋克的金人骑兵,带着一千多仆从步兵,总数差不多有两千人。”

    同军精锐的斥候小队配备有望远镜,大部分时候能比敌人更早发现对方。

    但双方皆在行军中,斥候发现敌军并返回军中汇报军情的过程中,敌军也一直在运动。

    并不存在随时能掌控敌方军队实时位置的情况,双方距离多少里之类的信息主要靠斥候和将领自己推测。

    萧近海早就将大同府周边的地图牢牢记在了脑子里,稍一思索,就推算出了金军大概多久能赶到长青县。

    “加速!我们到长青县城中等金人!”

    “驾——”

    好马难求,能够作战的好马更难求。

    同舟社一直受制于战马不足,而使得骑兵的规模一直上不去。

    但徐泽重视骑兵军士本身更超过战马,骑兵营官兵尽皆是一人双马。

    战马用于作战,不堪作战的附马则用于驼乘,以保持战马的可作战状态。

    不足十里的距离,对全速前进的骑兵营来说,也就一柱香的功夫。

    长青县比永宁县更靠近大同府城,被金辽双方两次抽兵的数量也最多。

    尤其是大同府“光复”后,为了应对金人的报复,耿守忠更是直接抽光了长青县仅剩的守军。

    城中现在守城的兵马,还是城中大户的私军和临时招募的青壮。

    靠这些杂七杂八的人马,勉强能维护城中秩序,防范溃兵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