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内的恐慌越来越大,已经有人开始纵火了。
拓俊京顾不上罗城城墙了,只得先集中兵卒,对城内实行戒严。
高丽常备兵约为十万,总量比起宋辽少了很多。
但军队人数已经占了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其比率却远超宋、辽两个大国。
除了防御重心的西北防线,
还要分置全国五道两界的一百二十八州、四百九十一县,
国都开城仍然保留了三万六千驻军,已经是相当重了。
之前北征义州,西北面兵马使金缘带走了五千精锐,
其后为了救援平壤,剿灭同舟社,水师又带走三千人,
这些人要么死在海战中,要么投降,要么逃跑。
反正已经永远失去了这批战力。
再除掉江华县投降的三千人,开京实际只剩下两万五千兵力。
重点防守方向的城南大营安排了八千,城内还有一万七千兵力。
看起来的确不少,
但去掉任何时间都不能轻动的三千禁卫军,就只剩下一万四千人。
这个时候就看出了超级巨城的弊端了——过长的城墙需要极多的兵力。
就算将一万多人全部放在长达一百二十余里长的外城墙上,一里仅有百人。
哪怕不是防御重点的北段城墙可以少一些人,也非常稀少。
正常情况下,开京不会出现这样的窘迫状况。
只要征召豪族部曲和青壮协助守城,轻易可得数万人。
但“正常情况下”,敌人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兵临城下。
更不可能都要打仗了,才匆忙换上自己这个当权派敌视的统兵人。
这个时候,最大的威胁,反而不是同舟社和城南大营的乱兵。
开京城内各怀心思的豪族才是真正的动乱之源。
实际上,在同舟社进抵江华岛后,开京就启动了战时机制。
已经征召了两万青壮,协助守城。
此时,军队也留守营区,严阵以待,
只缺一个掌控军队、稳定人心的核心人物。
等拓俊京进入军营,命令驻军开进城中戒严后,开京的秩序才逐渐恢复正常。
这个时候的稳定,只是表面的稳定,最怕反弹。
拓俊京必须继续坐镇城中,不能离开,
只能让自己的部将罗鑫带着两千人火速前往城南大营,
要求其迅速平定兵变,并将剩余人马带回。
拓俊京则单独进宫,找到躲在松岳山上的王俣,汇报今晚城中的详细情况。
城南大营在开京城以南,却不是在城下,隔着开京还三十里。
罗鑫带领的平乱兵马离城南大营还有五里,
就遭遇了埋伏在此的同舟社新附军迎头痛击击。
在“打败贵人的爪牙”和“活下去”的强烈欲望驱使下,
新附军爆发了极强的战斗力,
直接发起白刃战,将平乱兵马打懵。
罗鑫当场战死,剩余的一千六余人全部投降。
被昔日同袍打败后,在“死”还是“活下去”的选择面前,
投降得平乱兵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活下去”。
而后,自己动手,清理了近百“豪族爪牙”,
剩余的一千五百多兵卒,也袒右宣誓,
光荣地加入了同舟社新附军的队伍。
……
ps:《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乃入市中曰:“淖齿乱齐国,杀闵王,欲与我诛者袒右。”
市人从者四百人,与之诛淖齿,刺而杀之。
后因以“袒右”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