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九章 幽州局势(第1/3页)  三国之江山美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严格来说,无论公孙瓒还是雷云,在名义上都算是刘虞这位州牧的下属;只是在这乱世之中,稍有野心与实力的豪强都会选择自立……

    雷云与公孙瓒正是如此。

    不过,与雷云不同的是,公孙瓒与刘虞之间却是有著较深的矛盾;而且,二人之间的矛盾也非一朝一夕,而是由来已久……

    事实上,与出身皇室的刘虞相比,公孙瓒出身便相去甚远了。他虽然也是贵族子弟,但由于其母亲出身低微,因此最初也只能担任一个“书佐”的职位。

    不过,此人也有他的过人之处。他生得一副好相貌,言谈之时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其才智颇受涿郡刘太守的赏识,被邀请为女婿,从此得以平步青云……

    后来,公孙瓒在太守刘君手下任御车。在刘太守犯法被发配交州日南时敢于违法乔装成士兵沿途护送,途中刘太守获赦还。公孙瓒归来后因此德行被举孝廉,任为辽东属国长史。

    幽州是东汉王朝各州之中位置最北的一州,不但境内有著许多少数民族的势力,而且毗邻北方各个游牧民族,境况十分复杂……

    有一次,公孙瓒跟随数十名骑兵外出巡逻关塞,看到数百名鲜卑骑兵,公孙瓒就退到空亭对随行队伍言:“如不主动进攻必将被杀。”于是他手执长矛策马带队冲入鲜卑队伍,杀伤数十人,虽幸免于死,自己也损失过半。鲜卑人以此为戒,再不敢轻易越进关塞。公孙瓒升迁为涿县县令。

    公元178年至公元184年(光和年间),凉州发生边章、韩遂叛乱,朝廷从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征发三千精锐骑兵,并给予公孙瓒都督行事的符节,统帅此三千骑兵。公孙瓒与这三千骑兵部队刚刚行进到蓟县,就又爆发了中山相张纯、太山太守张举的叛乱,而给予张纯有力支持的,便是幽州的少数民族势力——乌桓。

    公孙瓒就地进行讨伐,以三千骑兵追讨张纯等叛贼,立下战功,升为骑督尉。此时,属国乌桓首领贪至王率众归降公孙瓒。公孙瓒又升为中郎将,封为都亭侯,进驻属国……

    在此后的五六年间,他与丘力居等乌桓人、鲜卑人等北方游牧民族争战一直不断。不过,公孙瓒实力却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仅凭三千突骑兵与十几万乌桓抗衡,因此他根本无力抵抗乌桓等人劫掠幽州、冀州,甚至青州和徐州。

    面对这样的局面,朝廷只得任命宗室刘虞(字伯安)为幽州牧,负责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幽州问题。刘虞早年就担任过幽州刺史,在这里威信很高,乌桓人、鲜卑人、扶余人、秽貊人等少数民族都很敬重他……

    刘虞到任后,不但精简了部队,而且广泛布施恩惠,并派遣使者告知乌桓首领朝廷将宽大处理,可以免除他们犯下的罪责,又悬赏通缉张纯、张举二人。二人逃到塞外,其余的也都投降或逃跑了。张纯被手下王政杀害,首级被送到刘虞处,叛乱遂被平定。

    当时,幽州本为穷州,需要青、冀两州补贴官务开支,但当时因战乱交通断绝,无法调度金钱,于是刘虞便宽仁施政,劝导百姓种田,开通上谷的胡市,发展渔阳的盐铁产业,使得百姓安乐乐业并积累了不少粮食。青州、徐州的士族和百姓为躲避黄巾之乱,来投奔刘虞的有一百余万,都被收留并安排了事务。

    刘虞虽为三公级的高官,但向来爱好节约,经常都是穿著破旧的衣服,一顿饭都不吃一道以上的荤菜。远近原本作风奢侈的豪族,都被他感化而改变风气。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三月,刘虞因安抚游牧民族有功而被授予太尉之职,封为襄贲侯。不久,朝廷又迁刘虞为大司马,公孙瓒亦被授为奋武将军,封蓟侯。

    但是,在如何对待北方游牧民族的事情上,刘虞与公孙瓒的意见分歧很大。刘虞主和,公孙瓒主战;二人一柔一刚,完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