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山名叫子归山,半山有座乌神庙。这片地区有个古老的传说,内容是关于一位孝子的故事。说是很久以前有个姓乌的人家,家中的独子乌怀远外出经商,却长年不归,杳无音信。时光飞逝,家中二老以为其子已命丧他乡,遂郁郁而终。若干年后,乌怀远竟带着妻小回乡了。原来当初他乘船遇险,虽活了下来,但因伤及脑部,竟失去了记忆。于是他就在各地辗转流浪,直到意外地从几名恶徒手中救下了一个大户人家的闺女。那户人家感恩戴德,不嫌他身世卑微,招为女婿。闻其有失忆之病,又请得名医替其治疗。经过漫长的调理,他终于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和父母,于是带着妻小匆匆赶回探望,谁知早已破败的家中只剩下了后院里的两座土坟。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乌怀远因未尽孝道而悲痛欲绝,自此留下,日夜为父母守灵。每一日,他都会从院外捧来一掊黄土,覆在父母坟上,以表缅怀之思。久而久之,院外竟被挖陷,而坟头却被他捧来的黄土给垒高。在他逝去的那天,乌家庭院俨然已成为一座土山,一只黑翼大鸟绕山盘旋,唳鸣不止,其声恰似“孝——孝——”,围山飞旋数十圈而去。人们都说,此鸟正是乌怀远死后所化,哀鸣则是因为不忍离开父母之墓。因感其孝,乡民们于乌家院建起一座祠堂。据说后来,但凡有不孝子女的父母来此向着乌怀远之灵位哭诉,不孝子女必定浪子回头,孝敬父母,万试万灵。于是乎,祠堂渐渐改为寺庙,庙中还塑了一尊乌怀远的像。其像背后生有一对黑翼,正是为了应乎那个黑鸟哀鸣的传说。后世人们称其为“乌神”,此庙自然就是“乌神庙”。
乌神庙所在的山也许亦是因为这则传说而得名,子归子归,“望子回归”之意。乌神庙座落在子归山的半山腰,据说那儿本是平地,下面半截山是“乌神”当初一掊一掊挖出来的,上面半截山则是“乌神”一捧一捧垒出来的。这种说法虽然不太可信,但却凝聚着人们对孝之道所寄托的崇敬,实乃“明知其假,宁信其真”也。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子归山周围如今已是人迹罕至,乌神庙也理所当然的破落了。不过,庙破无妨,区区一房而已,但愿人间孝道永远稳固才好。
话说远了。且回到乌神庙中白塔处。包玉双好奇地从破口处探头向塔内看去,冷不防深处闪出一道凌厉白光,向着他的右耳削去。
包玉双不过四象级,以他的实力根本躲不开那一道白光。说时迟,那时快,一团黑物如同流星坠地,从斜后方半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砸进了白塔,甚至将破口上方的墙又砸裂了一大块,黑物正好截住那道白光,“砰”的一声,白光消散,黑物也被弹开了。
包玉双看清了,那道白光,其实是一道刀波。再看飞落到脚下的黑物,却是一个酒坛大小的黑色拳套,不知是什么材料铸成的。这时,他身后传来“噗通”一声,似乎有人从半空落地了。惊而回望,一个身形略胖的黑大汉一步跨进了白塔内,他一把抄起地上的拳套,套在了右手上,正好和左手戴着的另外一只拳套凑成一对。他双拳在胸前对了几下,脚下一蹬冲进了昏暗之中。
包玉双愣了半晌,刚才那个大汉一看就本领非凡。显然,他就是金婵玉调来暗中保护包玉双的高手。这会儿,拳套大汉已经和藏在白塔中的偷袭之人交上了手,可是塔深处光线太暗,只能隐约觉察到人影晃动。打斗的动静很大,两人从底层一路打上了顶层,白塔外墙片片飞落,似乎要塌。
包玉双拿出魔刀,不管怎么说,人家是为了保护他才交战的,自己总不能畏首畏尾吧。正要往塔中走,他的肩膀却被人给按住了。另外一个虎背熊腰的大汉出现在他身旁,他手持一杆长柄大锤,锤头呈筒形,锤面上刻着一个字——“单”。
“别去!”大汉的声音很亢亮,“若是个低手,贾堂主一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