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4章 买房(第1/2页)  锦鲤大佬带着空间重生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然更重要的是,刘敏两口子帮他们解决了户口问题,直接把户口迁到了市里里,动用的是刘敏的关系。
    不光是罗建华两口子的户口,包括老爷子,老太太,甚至罗建梅和孩子们的所有人的户口都迁到了这里。
    迁到了经贸局下属的食品厂。
    罗建梅和罗建华还有姚三妹,成为了食品厂的工人。
    而且直接跳过了临时工,成为了正式工,端上了铁饭碗。
    户口就能解决。
    八十年代没户口,就没粮食关系,也不可能上学。
    对应一个户口的重要性。
    这是唯一一个办法。
    老爷子老太太是高兴。
    所以说他们现在不差钱,来市里面准备的是做生意,可是儿子儿媳妇能有一份正式工作也不一样。
    这可是多少村里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
    多少村里的女孩儿为了能嫁进城里有城市户口,哪怕是嫁给一个年纪大的,离过婚的,或者是长得不怎么样的,甚至是傻子。
    那个年代为了这城市户口,多少人费尽心力。
    自家一下子十几口人全都变成了城市户口,而且儿子,儿媳妇儿和女儿全都是工人。
    有经贸局的主任给他们保驾护航,食品厂的厂长对待他们三个人,那真的是笑脸相迎。
    虽然是刚入厂的新工人,可是绝对是给了最方便的待遇。
    第一,分配了房子,三个人分配了两套房,罗建华和姚三妹是双职工应该是分配给他们一套房子,不过这一套房可是分配给了他们一座小院。
    常情况下,一个院子里的几间房要分给不同的职工,不过厂长知道他们一家人人口多,孩子也多,所以照顾他们三个人。
    把一个院子分配给他们,当然是个小院子,不过院子里足足有八间房。
    这可是特殊待遇。
    房本儿上可是他们三个人的名字。
    有了落脚的地方,罗建设和罗建国特意来帮弟弟整修了一下房子。
    毕竟这是厂里的公房,房子今年失修,总有点儿漏雨,漏水的地方,把房顶进行了修缮,屋子里也进行了粉刷,院子里整理了一下。
    没想到这城里的房子住起来,也不次于他们村儿里的大瓦房。
    一家人安排的齐齐整整,总算是搬家住了进来。
    没想到兜兜转转,一家人又住在了一起。
    家里的孩子们也直接到了经贸局的子弟中学上学。
    老爷子老太太好不容易把家安下来,终于开始准备再做生意。
    老太太现在有经验,反正儿子,儿媳妇儿这上班儿的时间都是两班倒,余下时间完全可以帮家里。
    有了在县城做生意的经验,到了市里面,他们也没多担心,害怕,反而老太太有一种大展拳脚的意思。
    主要是市里和县城根本不能比,他们以前觉得县城已经是最好的地方,那里有汽车,有马路,还有楼房,可是到了市里才知道和县城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里的柏油马路宽敞的,让人觉得有点儿害怕。
    楼房很多,虽然也有很多平房,可是楼房的数量远远超过平房,虽然有些只有两三层高,可是那也是楼房。
    在他们村儿里好不容易才能买一辆的自行车,在市里面到处可见,马路上经常能看到数量很多的自行车。
    基本上穿补丁衣服的人已经很少。
    更重要的是,这是里面的商业街,繁华的让人害怕。
    听说最有名的一条街叫解放百货大楼,这里有五一商场,解放百货大楼,还有柳巷大世界,甚至还有几个百年老店。
    是他们见都没见过的,而且这些商场都是三四层高。
    里面的东西应有尽有,买东西的人,队伍都能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