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0章大汉国师(第2/4页)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那一次,看到国库满过一回,为了解决灾荒,又给花出去了。

    现在这一批钱,他可得好好规划一下,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能再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缺哪补哪了。

    年底,他召集顾问和参谋们,想仿照后世,制订一个全新的五年计划,顺便把拖延了这么久的第一次土地改革,给确定下来。

    建和三年的冬天,整个大汉朝廷的气象为之一新,从上到下都忙着搞年终总结。

    这次总结与之前历史上任何一次都不同,刘志就此进行了特别指示,不需要粉饰太平,也不需要自我批评。

    只需要忠实的记录全年的重要事情即可,然后逐级进行审阅汇总,用来作为五年计划得参考。

    因为从这些事件里,便能够清楚的看到每个地方的优势和缺陷,在如今这个时代,这已经是他能想到的最快汇聚数据的办法了。

    全国大清洗,将刘志的威信

    提高到了顶点,一声令下,庞大的国家机器便迅速运转起来。

    这效率,从前的刘志连想都不敢想,不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工作。

    等到新的五年计划制定出来,怎么着也要到明年正月里了。

    眼看着元日越来越近,刘志却在考虑另一件事情。

    现在的年号建和还是当初梁冀和梁太后共同制定的,现在他有这个底气开启新的纪元,也从此彻底摆脱过去的阴影。

    (公元150年)元日大朝贺上,也是刘志登基的第五个年头,他正式公布改年号为熙元。

    今年也就是熙元元年。

    “熙”在古汉语中是一个特别吉祥的词,代表了光明和兴盛,也有引申为和乐、喜悦之意。

    “元”是开始,不管取其中哪个意思,对刘志来说都非常合适。

    虽然目前的问题还是很多,但与三年半前他刚刚上位的时候相比,简直已经是天壤之别。

    踌躇满志的十八岁帝王,高高端坐在王座之上,看着下面乌压压一片人头,意气风发。

    数年来缠绕在心头的阴霾,终于烟消云散,他双眼明亮而自信,举手投足间沉稳而坚定,霸气侧漏。

    这一年的新春佳节,他制定了新的风俗,要求在正月初一到十五挂灯笼,贴春联。

    贴春联可是一个的全新操作,甫一推出就风靡一时,汉代时,春节会挂桃符,上面写有“神荼“、“郁垒“等上古神明的名字,用以趋吉避凶。

    但对联据说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在三国周吴孙权时期,真正普及是在明朝。

    这与三国时期律诗的迅速发展有关,东汉晚期,律诗虽然还没有特别流行,但也已经有了。

    只是在东汉的文化中,诗只是小道,是文化中的一个小分类,并不受重视。

    刚开始刘志心中痒痒,很想当个文抄公,将后世的灿烂诗词提前展示给他们开开眼界。

    但后来还是决定算了,作为一个皇帝,既然不需要这些东西来谋生,就没必要为了虚荣而剽窃。

    只要他支持诗的发展,相信要不了多久,东汉的诗词也会迅速繁荣起来,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

    到时候一样会有打人心的瑰丽词句,流传千古。

    对仗工整的对

    联,本身可以算作律诗的一个分支,何况东汉骈文的发展已经到了高峰,所以写写对联什么的,对于这时代的文人来说,真的是小意思。

    刘志亲手写下了第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让人镌刻起来,挂在崇德殿的楹柱上。

    于是元日的第一天,所有来上朝的臣子们,都要毕恭毕敬的在那里瞻仰吟诵一番。

    当然,刘志也收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