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3章惊天大案(第2/4页)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军,但由于刘志并未实际掌控朝廷,所以便用了叛国的罪名。

    巘戅戅。也算是给梁太后和梁女莹留了一点面子。

    但现在梁太后已经去世,而梁女莹也发配去守墓,不存在任何的阻碍,因此这个案子的真相也可以大白于天下了。

    汉质帝去世的时候,韩演是宗正,专门负责皇室事务,所以这件事情梁冀要想办成功,韩演肯定会在其中扮演善后的角色。

    下毒谋害皇帝,这是何等恶劣的罪行,除了主犯梁冀之外,其余从犯也一样是杀头夷三族的重罪。

    而关于梁冀谋害汉质帝的前因后果,这几年来,刘志已经陆续搜集了许多证据。

    其中包括太医令孙干的供词,当年负责伺候他的部分宦官供词,以及李固生前亲笔书写的质帝崩逝经过。

    还有梁氏家族的梁让证词,至于人证则有当年汉质帝的贴身内侍,从渤海王府带过来的忠心老黄门,王跣等人。

    “这是弑杀孝质帝的全部卷宗,臣已经抄录了上百份,诸位都看一看,若觉得有什么疑点和不公,尽可以提出来。”

    张陵挥挥手,立即有侍卫呈上百来本卷宗,人手发了一本,概莫能外。

    卷宗里面的记录,条理清晰,严丝合缝,将此案的来龙去脉描述得一清二楚,确实没有什

    么可以诟病的地方。

    若实在要挑剔,只能说其中很多证人都已经去世,活着的人证虽然身份给力,但却太少。

    其中李固的手书是最重要的证词,他的笔迹大部分人都熟悉,且其子李燮亦可以出任旁证。

    再联想起昔日汉质帝无缘无故暴病而亡,时任太尉的李固的确是第一个赶到现场。

    当晚便有流言传出来,说陛下因为一句“此跋扈将军也!”,被梁冀怀恨在心,更担心他以后难以控制,所以便下了毒手。

    彼时小皇帝身边伺候的人几乎都是梁冀安排的,在他所吃的一碗汤饼中,投了砒霜。

    刘缵吃完腹痛难忍,当时正好在宫中的李固闻讯赶来,小皇帝便求他,“朕中了毒,得水可活。”

    李固正准备给水,却被梁冀给拦住了,说小皇帝只是腹痛,不能乱喝水,太医令孙干与他沆瀣一气,也连声证明。

    李固一犹豫,刘缵便已经倒地不起,再抢救却已失去良机。

    此情此景,李固立刻明白自己上了当,可惜悔之晚矣,陛下已经龙驭宾天。

    因此李固立刻要求验尸,只是宫中被梁冀掌控,身为太尉的他竟然无能为力。攫欝攫

    回去后他故意将这个消息散播出去,希望能引起皇太后的注意,彻查此案。

    身为梁氏的一份子,梁太后即使有所怀疑,但依然选择了帮助兄长掩盖罪行。

    仅从这一点上来说,梁氏的覆灭就半点儿也不冤枉,刘志能够留下梁不疑一脉,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众人越看脸色越凝重,只觉得额头冷汗岑岑,这件事情实在是太大了,大到没有任何人,任何世家担得起。

    此时人人都在暗自庆幸,幸亏自己刚才没有贸然开口为他辩解求情,否则此时恐怕难逃同党的嫌疑。

    不过,由于梁冀一案当时就杀了不少人,后来赵戒叛乱所杀的部分人,也与此有关。

    所以到如今,能够牵连此案之中的人,朝堂上已经微乎其微,否则,只怕又是血流成河了。

    “若诸位无异议,明日刑部和太尉以及司隶校尉共同审理,如罪证确凿,当夷三族!”

    这句话刘志说得很平静,却莫名的让人背脊发寒,人人自危。

    如此震烁古今的大案子,性

    质实在是太恶劣了,不可能有人蠢到跳出来表示意见。

    这种时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