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5章瞒天过海(第2/4页)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p;#xe863;不了,现在,趁着新帝对他不熟悉,正好给他个下马威。

    “陛下,种暠不顾国情民生,蛊惑陛下对各族用兵,实属用心险恶。

    南匈奴与西羌各族受我大汉感化,早已归义多年,此举岂不是要激起各族民愤吗?”

    让刘志意外的是,九卿之中,居然有三人出面弹劾,可见之前有人说种暠得罪了半个朝廷,并不是夸张之词了。

    然而三公一直稳如泰山,无一人摆明立场,任殿中吵吵嚷嚷,群情激奋。

    刘志一直不声色地观察着,基本上攻击种暠的,也都是坚定的反战派,他也想看一看,这些人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毕竟,这直接关系到他以后的决策方向。

    半个时辰之后,该

    跳出来的都差不多了,司空袁汤这才悠然道。

    “种州牧为人方正严谨,绝无私心,此事确有不妥,但他也不过是个建言罢了,算不上居心叵测。”

    得,又是一个反战派,但袁汤虽与种暠理念不同,却就事论事,并不攻击种暠的为人,已属难得。

    三公中,为人最低调的其实是司徒尹勋,大部分时候都不站队,保持中立,很少旗帜鲜明地发表意见。

    刘志原本也没打算他会说话,谁知尹勋却沉声开口。

    “凉州、益州和西域都护府的情况,各位又了解多少?”

    尹勋目光如电,刀锋般掠过全场,他难得如此犀利,众人都被他镇住了,凝神细听。

    “禀陛下,臣曾经去过西域都护府,南匈奴与北匈奴这些年来,一直暗中勾连,屡禁不绝。

    而西羌各族诚心归化的又有几何?只看这些年来反复无常,三五年就要闹一场就可见一斑。

    如此年年抚慰劳民伤财,依然难逃刀兵之祸,种州牧居安思危,为大汉长远之计,何错之有?”

    这番慷慨陈词,令得刘志大为意外,也让在场诸人都住了嘴,不过,他们并非因为羞愧,而是不愿意与司徒正面对刚。

    “陛下,臣以为双方都没有错,都是忠心为国,只是看法不同罢了。

    边境情况复杂,一家之言不足为信,臣以为朝廷可派巡察使出使西域都护府及凉州、并州等地,调查清楚再做决议。”

    黄琼此议乍听之下不偏不倚,其实纯属和稀泥之举,凉州等地的情况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谁能不知。

    即使派出了巡察使,结果又能有什么不同?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不过他身为三公之首,发了话平息此议,其他的臣子自然也是见好就收,反正他们已经表明了立场,皇帝也听了一大堆种暠的坏话,目的也算是达成了。

    一场轰轰烈烈的弹劾,就这般无声无息的收了场,可刘志却从中窥见了机会。

    朝议过后,他便将三公和尚书令留了下来。

    “这是北军五部请求回营的奏疏,诸位都看看吧。”

    这份奏疏年前就递了上来,刘志一直压着没有批示。

    北军五部本就隶属于京师,虽然打了败仗,但如今匪患已除,

    要求回营休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可陛下却偏偏留中不发,此中必然大有深意。

    何况由此关联的有罪之人,都已经处理完毕,五营兵马不可能常驻青州吧。

    奏疏本身中规中矩,没什么可看的内容,几人传看了一遍之后,又还回了刘志的案前。

    而且,北军五部属于光禄勋管辖,但陛下却并未传他过来商议,反而越过光禄勋,直接与三公商议。

    可见这事情,不是光禄勋能够解决的。

    袁汤看着黄琼拱手笑道,“这是太尉门下之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