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一章 归来(第1/3页)  将军好凶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徐怀在青衣岭歇了一晚第二天起早走北岭栈道赶回淮源。
    沿途险道新辟还有几处悬崖栈道才刚刚动工需要绕走更远、更陡峭的小径徐怀他们脚力算是极强的赶在天色微明时出发也是临黄昏才赶到淮源对面。
    此时淮水浮桥正在紧张建设之中。
    淮源位于桐柏山脉的中心汇聚山涧溪河淮河到这里流量已然不小但两岸地势南缓北陡给浮桥搭设增添很多的困难。
    南岸地势低平河滩上造七八丈长的石坝就能将水面与岸堤上的道路连接起来但北岭临近淮水处地形狭迫北岭栈道的起点与水面差不多有将近五丈高的落差就需要用条石砌建一条近三十丈长的石坝坡道连接才能保持合适的坡度方便车马通行。
    然后再在南北石坝之间用数十艘舟船环环相扣的连接起来横置水面之上再铺设栈板浮桥才能最终建成。
    而淮水上游因为礁石密布、地形错落不利行舟但夏秋雨季的径流量又大水势的冲击力不弱。
    这时候仅仅依靠与两岸石坝相接的铁链还没有办法将浮桥主体稳住还需要在河道中的礁石上开凿洞|眼连接铁链来稳固浮桥。
    这时候北岸石坝坡道才将建造地清理出来也是肩挑背扛的将开采出来的上万块条石运了过来要赶在雨季来临之前将石坝坡道建成。
    柳琼儿、苏老棠、程益、徐武坤、徐武良、郑屠、荻娘等人站在南岸石坝上相迎看着徐怀与徐武江、王举等人在北岸耽搁了好一会儿才下到河滩上乘临时的渡船到南岸来知道他也是极关心浮桥的建设情况。
    众人迎过来主持工房的苏老常感慨道:“我们南归手里有五十余万贯财货还以为极其阔绰了谁能想仅眼前这座浮桥最终建成就需要用掉四万余贯钱粮——真正用起钱来才知道多大的数目都不够我们这么造的!”
    “你们现在都知道有些事是不得不为了?”徐怀笑道。
    天色将暮南北两岸的工地还有数百青壮劳力正马不停蹄的劳作中。
    倘若年初就投入这么大的役力北岸这条石坝坡道不要说已经建成了但也不至于仅准备好部分石料……
    说到底还是苏老常、程益他们起初内心深处以为形势不会那么严峻、急迫之前对浮桥及淮源-青衣岭栈道的投入有所不足一部分精力主要投在其他方面。
    桐柏山里处处都要花钱他们南归所携带的财货又是有定数的桐柏山里的青壮劳力又有限所以各种工造之事的安排就有先后次序。
    虽说徐怀他一直以来都将淮源-青衣岭道的修筑视为重中之重在离开桐柏山北上之前他也叮嘱苏老常他们要将精力优先倾斜到淮源-青衣岭道的修建上但很显然他离开之后苏老常他们还是对他的话打了折扣。
    徐怀也无意责怪他们。
    他是倒果为因对形势认识非常清醒但其他人都在局中形势再恶劣都难免会有一丝侥幸的想法。
    反正现在证明了一切他才是最牛逼的。
    苏老常他们看到徐怀也是汗颜苦笑说道:“真未曾想朝廷会如此软弱不敢以刀枪相对竟奢望野兽饱食一顿后离去不会再来!可笑之极啊!”
    桐柏山众人也恰恰是在得知天宣帝在王戚庸、汪伯潜等人怂恿下决意求和之后才真正认识到经营桐柏山的重要性。
    天色将晚徐怀也不在渡船码头前与众人寒暄介绍过王华、王章等人就直接往淮源城里走去。
    从匪祸中平复下来的淮源城此时一副世外桃源的模样并没有受河淮战事多少影响甚至避战祸南逃的难民也由青衣岭大营、周桥驿寨、石门岭寨直接接收然后安置到山里各处村寨、工场没有涌到淮源城来。
    新置楚山县主簿司、户房、工房等主要都是苏老常、程益、徐武良等人负责徐怀也是回到淮源城中坐到接风洗尘宴席之上才有机会详细的了解四月之前淮源的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