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27章 晋阳之变(2二)(第1/2页)  天下安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为了走迂回路线,说动李渊,刘文静便私下里接触李建成。

    李建成时年二十多岁,作为其父的幕僚,倾财赈施,卑身下士,在河东名声很好。

    而刘文静通过裴寂的推荐,很顺利地见到了李建成。

    刘文静此时虽然是白身,但名声在外,在关陇里面很有名气。李建成也知道刘文静乃是有才能之人,因此对其很是礼遇。刘文静刻意迎合,李建成有意拉拢,双方情投意合,一来二去,也便成了朋友。

    这日刘文静便邀请李建成去集市上观刑。

    之前榆次一战俘获的大批甄翟儿部的盗匪头目,尽被李渊判处死刑。为了警示众人,李渊便下令在城中繁华之地行刑。

    一百多名盗匪头目,尽被斩首示众。大街之上,血流成河,人头满地乱滚。

    虽然李建成作为世家子弟,也多有见识,但看到这场面也心有戚戚,便说道:“贫贱如此,复逢乱离,不为盗将,何以自存啊?”

    此时的李建成既有对这些人的同情,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感怀。其实以他的身份、年龄,早就能够为官,甚至连卫公黄明远都三番五次地征召李建成,但就是被父亲压着不许。李建成也不知道父亲到底是怎么想的,心中也是有些压抑。况且他本就性格悲悯,因此倒是有些伤感。

    刘文静听到这话,却是笑道:“时事可知,公子与文静二人相得,何忧贫贱!”

    李建成当然不是贫贱之人,但是他还真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

    “道路荆棘,如之奈何?”

    刘文静乃说道:“当此乱世,非常态也,必有非常人救之。李公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乃命世才也,公子又何必担忧自身。”

    李建成听了,却依旧未解愁绪,甚至都没有听出刘文静对李渊的类比,可都是不臣之反贼也。

    “正是因为父亲位置特殊,牵扯极大,所以我才有些担心。今东都朝廷已经要我前往洛阳想,想来我用不了多久便要离开洛阳了。”

    李渊身为边陲重臣,其子自然要留在洛阳为人质,这是黄明远都要遵循的原则。之前李渊位置还没有那么重要,所以也没人管李建成的事。但现在李渊统兵数万,为一方诸侯,东都朝廷自是要李建成前往。

    樊子盖可不会惯着李渊。

    刘文静大喜,洛阳朝廷真是帮了他们一个大忙,这件事必然能逼得李渊父子向起事方向靠拢。

    于是刘文静便说道;“既然公子不愿前往东都,那不去便是。”

    李建成摇了摇头,有些无奈地说道:“此非我能决定的,亦非父亲可以决定的。”

    刘文静斩钉截铁地说道:“不,公子可以决定,李公亦可以决定。”

    李建成有些不解。

    这时刘文静便说道:“今主上昏庸无道,百姓困顿穷乏,盗贼四起,晋阳城外皆为战场。而李公此时若苦守小节,将却失了大义。到时下有寇盗,上有严刑,恐危亡无日。不若顺民心,兴义兵,转祸为福,此乃天授之时也。”

    李建成听了大吃一惊,忙说道:“肇仁(刘文静字)先生这是说得什么话?我父为国家重臣,上忠天子,下抚百姓,恪尽职守,尽忠报国,从无一丝私心,汝今日却怂恿我鼓动父亲造反,你以为我不敢拿你见官吗?”

    说到最后,李建成的声音都冷了下来。他有些明白刘文静这些日子与自己结交的意图,不管刘文静今日目的是什么,但若是刘文静不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他必然不会放对方轻松的离开。

    面对李建成的样子,刘文静没有丝毫惧意,他早就料到对方的反应了。

    “文静观天时人事如此,故敢发言,若公子有心执告,刘文静必不敢辞死!只是可惜了李公如此豪杰,就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