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返程(第2/3页)  从大学教师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的当务之急当然不是取得贷款,也不是寻找生产的原材料,而是把那批仓库里的货发到京城去,赶紧把更多的钱换回来。

    不然,拿了这么大一块地,要是没钱运营那就难看了。

    沈光林这就准备收拾东西回去了。

    三个人简单做了一下分工,沈光林自己押着货回去,二楞和苏有朋留下来“建设”工厂。

    香江未来大佬大刘的工作效率还是很高的,沈光林他们到深城的第四天,沈光林购买的那些东西已经打包运送过来了。

    生产设备和原材料以及各种成品半成品一起送到的。

    那些东西无论是成品还是半成品还是原材料,他们都包装的很仔细,一大包一大包的,包括设备也是一样,用木边框包裹好的,不怕下雨漏水。

    大刘真是个讲究人。

    而且,那位叫做叶计欢的小伙子也跟着一起过来了,说是过来支援一个月,等他们生产设备开启之后再返回香江。

    这是好事。

    工资都不用沈光林出,因为大刘已经付过了。

    不过,做人做事真不能太小气,沈光林还是支付了他一个月工资。

    小叶表示承沈光林的情,以后会认沈光林当朋友。

    沈光林当然没有露出歧视的微笑,而是认真的表示多个朋友多条路。

    就为了厂房搬迁这点小事,深城的政府工作人员还煞有件事的举行了设备搬入仪式。

    现在才是1980年,还没有创造三天一层楼的“深城速度”这个名词,不过沈光林他们的行事速度真的很快了,从定下厂房到设备搬入只用了四天时间。

    设备到货当天,工作人员还拉了横幅,用的还是手写英文,叫做MOVE-IN。

    沈光林也是会做人的,也是开创了车马费的先河。

    所有来宾都送了一只钱包,其实这些是大刘工厂里生产的外贸尾单,沈光林也给自己准备了一些打算带回京城,分发给自己的同事和学生们不好嘛。

    钱包未必是真皮,但是看着很精美,这就够了。

    大家都没有思想准备,突然收到礼物所有人都懵了。

    工作人员当然极力推辞,在沈光林的强力坚持下才勉强接受。

    真的等不到工人入厂组织生产了,他们早就谈好了原材料的供应方式,有政府单位协调,可以先赊欠,等生产出产品之后赚得的外汇来还债。

    沈光林确实就要回去了,不然学生们的学习都要跟不上趟了,天天让别的老师代课也不是自己风格。

    几个人整理了一下需要发送到京城的货品。

    数量有点多,一包货有100件衣服,整整70多包,都够用卡车拉一车了。

    这么多货是不可能人力携带运输的,只能是走陆运或者火车。

    是时候疏通一下铁路运输系统的关系了。

    疏通关系就要想着送礼。

    老李过年的时候都有大把的人排队送礼呢。

    沈光林也准备用礼品开道了。

    可见,礼不可废。

    忙活了这么多天,这都准备回去了,还没静下心思去购物呢。

    第五天,三个人从工厂里忙碌回来,直接去了中英街去采购物资。

    中英街的人还不少,这个时代已经有这么多人够资格进入这里了吗?

    沈光林买东西还是有经验的,先是一口气买了三款女士包包。

    而且还是不一样的包。给李莉准备的是一款双肩包,学生用比较合适;李蓉的就是一个挎包,怎么用都合适;然后他还买了一个精致的手包,这个是给老王的未婚妻准备的,人家可是大领导的女儿。

    那给自己买点什么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