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 入港(第3/4页)  从大学教师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出了美元,他知道这个在这里一样好使。

    在香江,一个是美元,一个是英语,有这两样可以走遍天下。

    果然,有美元就是不一样,对方很灵活,按照汇率计算清楚,帮他们买好了票,还找了零,给的当然是港币。

    再次上了火车,这次轻松多了,车上人不多。

    同样是坐火车,二楞和苏有朋的气势收敛不少,进入香江之后就成了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再也不是羊城至深城罗湖的火车上那种一言不合就拔刀杀人的气势。

    火车沿着铁路一直走,两个人凑着车窗向外观看。

    很快,两个人就失望了,这就是香江吗,怎么跟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啊。

    “沈老师,香江不是说特别富裕的吗,怎么看着跟深城也差不多呀,到处是农村农田,你看那些房子也够破的。”

    这样破败的地方怎么会有那么发达的传说呢?

    “香江的繁华地段不在这里,在沙田,深水埗,油尖旺那边,就是几十年之后,咱们在的这个位置也是一片荒凉的。”

    沈光林做了论断。

    当年有希望改变这个现状的董建华先生被香江人民亲手赶下台了,所以香江一方面房价奇高,另一方面有土地却不让开发也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终于,进入真正的市区了。

    “哇!这就是香江吗?我估计京城一百年也赶不上它,你看那楼多高!”

    两个人的情绪进入另一个极端,这个场景太震撼了,原来,这就是国际大都市!

    “你们想多了,不用一百年,三十年就足够了,而且不需要京城,就算是隔壁的深城,他们很快也会超过这里的。”

    两个人不信,但还是成了问题宝宝,沈光林则成了他们的解答老师。

    “靓仔哦,我知道你们内地人自尊心强,不过说话也要凭实际啦,我们这里一个普通人一天的收入,都能赶上你们一年了,你们还想追上我们,别做梦啦。”

    旁边一个会说一点普通话的香江人插嘴了。

    沈光林随身带着他的那两万美金呢,这个时候应该适当的炫一波富了。

    于是,他从包里拍出一叠百元大钞,用英语说:

    “这是我一个月的收入,你倒是拿出你一天的工资来给我看看啊。”

    对方立刻不说话了。

    美元可是硬通货,跟英语一样,都是全世界通用。

    在这个年代,人民币,港币,美元的汇率是很混乱的。

    比如,在1980年,100港币兑换成人民币的话,大约能够换成110元人民币。

    而同样是在1980年,100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的话,大约能换成149元人民币。

    这样看起来,是不是港币和美元的兑人民币的汇率差不多的是不是?

    其实差远了!

    港币面值和美元并不在一条水平线上。

    现在美元兑换港币的汇率是100美元可以换775元港币。

    也就是说,如果手上有100美元,在香江可以换成775元港币,带着港币返回到国内,用这些港币再去兑换成人民币的话,能换852元人民币。

    因此,1比8.52才是合理的真实汇率!

    怪不得苏有朋他们初次来深城的时候那么顺利呢,原来是美元足够给力。

    官方汇率1比1.49,这简直就是坑人!

    国内的这个做法,后来的阿根廷也是学习过的。

    其实,二楞身上的钱不全是人民币,也有一部分被换成了美元,是沈光林拿去换的,就找的那位花旗国的外交官朋友肯特。

    肯特人还算仗义,知道沈老师去香江,直接帮他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