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4章 赶出门,李泰急告状(第3/3页)  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他的性格就是这样,谁要是得罪他,当天就要报复!

    ……

    "小桂子,小桂子。"

    "小桂子来了,王爷有何事吩咐奴婢。"

    "你把府上长史找来。"

    "诺。"

    一会儿,马周来到。

    "小王爷,已经夜了,唤微臣何事?"

    "坐,坐,朝庭要科举了?"

    "是啊,朝廷已发布告,现在正昭告天下,让各家上报推举名额;

    是了,明日就要推举,陛下极看重此事;

    我大唐沿袭隋法,在陛下心里,科举至关重要,小王爷莫非也有要推举的人?"

    隋唐的科举和明清时代的科举是不一样的,考得科目极多。

    不过,最重要的科目却是明经和进士两科,而这两科之中,又以进士科最为人看重。

    虽然唐朝一直开了科举,可能够获得进士及第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整个大唐一朝,科举制考试一共录取了不足7000人。

    按照合计进士开科264次计算,平均下来每次仅录取进士26名。

    更可怕的是,唐初时,进士科录取率更是低得令人发指;

    譬如贞观三年,进士及第者,不过区区九人。

    这和明清时代一次上百个进士完全不同。

    李治假意不知推举、问马周,"推举?孤也可以推举?"

    马周重重点头,"当然,小王爷乃是亲王,推荐人才,乃是职责所在。"

    唐朝科举制度,依旧还是沿袭了推举制残余。

    终究不是所有人想去考进士就可以考的,而甚么人有资格呢?

    当然得是官员和贵族进行举荐,在举荐之后,礼部核实了身份,方才准许进行考试。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有才学的人,都会想尽办法寻找门路,希望获得贵族和官员的青睐。

    当然,若是被推荐人当真中试,辣么,推荐者当然而然就成了他们的恩主,甚至被称之为主公。

    终究,若是没有别人看中你的才华,推荐了你,哪里有你的今日。

    古人最讲究的是仁义礼智信,知恩图报,更是关系到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一旦德行被人质疑,辣么从此之后,被人所诟病,辣么就算你出仕做了官,从此也没有立足之地了。

    因此许多家族都喜欢推荐人才进行科举考试,若是高中,自家门庭,也就多了一份荣耀。

    正因为知恩图报对大唐人的品德来说是这样的重要;

    所以,才有了长乐把高阳的钱箱借给了李治打麻将,即便是恃宠娇纵的高阳也不敢抗议;

    她怕长乐、豫章骂她忘恩负义。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