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13章 日子往前走(三)(第1/2页)  长夏江村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小只还是没有名字,不是小家伙们不想起,而是小花、小白、小黑这种名字都不够用了,并且几人谁也不服谁。

    他们把这事拜托给了冯时夏,最厉害的夏夏着实没想到最恐惧的事情还是落到了自己头上。

    她琢磨了三天,掉了一大把头发,差点头秃都没想好怎么起,最后自然而然地把这事“忘记”了。

    她觉着自然而然某一天,它们肯定会有名字的。

    现在么,肯定是时机未到。

    第一坛笋已经能吃了,冯时夏开坛捞了块出来,颜色有些深,看起来像煮烫得狠了的样子,但戳一戳并没烂。

    鼻端窜入的灵魂味道同样佐证它成功了。

    又一项技能点亮,这算得一件喜事,按冯时夏的想法,肯定是要烧只鸭子、炒个牛肉或下碗粉来庆祝庆祝。

    可惜食材缺乏、工具缺乏,她最后只拿来炒了碗猪肉。

    孩子们应该没吃过这个味道,原先也是有些嫌弃,看那忧心的小表情估计都以为她病得狠了才把菜都做坏了。

    可是“视死如归”般地尝过第一口后,态度就变了很多。

    酸笋口感脆嫩,那发酵出来的独特酸味格外开胃,容易让人欲罢不能。

    这时她反而比孩子们更介意里头的味道。

    她以前就不爱这个,只能说是非要吃的话也能吃下去,有选择的话她肯定会在配菜里把它换成酸萝卜、酸辣椒这些。

    当时泡这酸笋纯属一时兴起,一来想试试这法子能不能成,二来是笋太多,要说是因为多想吃,那是不存在的。

    橱柜里的黄面用的时候不多,她取了两斤晒淀粉,主要有时候炸些吃食要用,面粉上浆太厚又不对味。

    做这个倒不难,先把面粉揉成面团,醒半小时左右再用清水像搓衣服那样反复搓洗,直到再搓不出粉浆,盆里浑浊的水过滤再经过几小时的沉淀便水浆分离了,再把上层的水撇去,底部的湿浆晒干后便成了淀粉。

    而搓洗后剩余的面团就是面筋。

    面筋的吃法很多,蒸熟后用来炒菜、煮汤、油炸、凉拌等都行。

    这些她以前为了自己做凉皮都做过,没有什么难度。

    凉皮她确实比较想吃,但是没有合适的工具,她烫不了粉皮,于是不甘心的她打起了红薯粉的主意。

    红薯同样能做淀粉,除了前期清洗、去皮和粉碎,后期流程差不多,总之也是把过滤后的浆水沉淀出淀粉后晒干便好了。

    由于劳动力比较少,单靠一个磨效率也不高,她没有做太多,只磨了十来个红薯。

    没有漏勺她做不成红薯粉丝便打算做红薯粉块,粉块虽然没有粉丝的顺滑感,但吃起来有嚼劲,饱足感强,各有各的优势。

    淀粉沉淀出来,她直接取了一些到锅里加清水搅拌,火不要大,搅拌不能停,等里头的浆水变成有些油亮的暗灰色的一团的时候就熟了。

    取出来晾凉切块就可以了,如果一时吃不完,剩下的跟粉条一样晾干保存就是,能存放很久。

    酱油、辣椒油、花椒粉、醋、芝麻油调好料汁,加入煮熟的红薯粉块和面筋,再加上一点炒花生,最后撒把葱花,麻辣酸爽、鲜香扑鼻。

    像海绵一样吸饱了红油和汤汁的面筋每一口都十分入味,要是能再添上香菜和榨菜就更完美了。

    如果再想吃得丰富些,可以提前泡好黄豆,炸一些黄豆,炒点肉酱,再烫点青菜。有点类似重庆小面的做法,但和酸辣粉也是很配的。

    这道菜的味道是真的重,哪怕给孩子们减了辣度都把他们一个个吃得鼻涕直流,小嘴红通通的,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放下筷子,直到碗底都捞光。

    吃上这么一顿着实不容易,可是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