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 各方应对(第2/4页)  奋斗在五代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还是由儿皇帝,后晋高祖石敬瑭重新启用。

    石敬瑭虽然对契丹人唯唯诺诺,在国内对节度使们却是重拳出击,重启监军制度时,后晋辖境内叛乱四起,都被石敬瑭亲自领兵一一平灭。

    监军制度也就此沿用至今,并成为中央朝廷约束地方武将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到如今,地方武将们的权力相比五代乱世初期已经十不存一。

    但武将们一直维持着最重要的底线,那便是只有武官可以长期出任地方主官。

    若是朝廷执意要打破这一惯例,叛乱之风也许会再度兴起。

    李延庆面露讶色:“那这么看,这事确实挺严重的,圣上和朝廷真有这个胆量么?”

    “我也想不明白,现下朝廷禁军大半在淮南,圣上哪来的这般勇气?就不怕天下大乱么?”马崇祚端起茶碗喝了口凉茶解渴,他对朝廷的大胆举动也有些丈二摸不着头脑。

    李延庆倒是略微能猜到些朝廷的底气,无外乎就是禁军中由郭荣提拔的那帮新兴势力。

    可就算如此,郭荣此举也确实太过大胆,李延庆也想不明白,郭荣到底是哪来的胆子?他就真不怕淮南兵变么?

    李延庆轻声问道:“那依知州看,接下来事态会如何发展?”

    “我一介老朽了,事态扑朔迷离,实在看不太明白。”马崇祚放下茶碗,靠到李延庆耳旁,低声道:“但若是令尊有意举兵,老朽定然鼎力支持。”

    这马崇祚这么快就要开始下注了么?不愧是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江湖,生存属性点满啊...李延庆心中思绪纷呈,表面上不动声色地回道:“下官明白了,定会将知州之意转达家父。”

    “那就有劳推官了。”马崇祚缓慢起身,右手锤了锤老腰:“老夫还需去通知其余官吏,就不多聊了。”

    李延庆将邸报折好,交还给马崇祚,并将马崇祚送出推官衙门。

    待到重新踏出推官衙门,已是黄昏薄暮。

    李延庆坐在马背上,缓缓向前骑行,心中思绪万千。

    父亲李重进会因此而起兵造反么?李延庆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仔细想来,自家并不具备造反的条件。

    父亲虽然是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但步兵司主将是李继勋,马兵司主将是韩令坤,两者皆是父亲的政敌,大概率会站在父亲的对立面。

    而且父亲早在显德元年时就被调离禁军,只保留了都指挥使的名头,在禁军中的亲信也大半被剔除,在侍卫亲军司中的影响力与号召力都大为削弱。

    父亲坚持要发动淮南之战,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重铸在侍卫亲军司中的威信。

    如今威信尚未重铸,起兵造反难度太高。

    而且除开自己、父亲与二哥李延福外,李家的亲属大多都在开封城里,都处于朝廷的监管下。

    若是起兵造反,这些亲属顷刻间便会人头落地,一如先帝郭威的家属。

    父亲又最重亲情,应当不会轻举妄动。

    思来想去,李延庆认为父亲大概率不会起兵,但估计会做做样子,逼迫朝廷退让,这是父亲身为当朝武将之首的责任与义务。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父亲身居高位,即便是做做样子,估计都会引发一场不小的“地震”。

    李延庆已经可以预见,在开封,在淮南,一场场精彩的好戏将会连番上演。

    自己身为父亲的三子,可不能轻举妄动,张永德与赵匡胤就在旁边的六合县,随时都能找上门来...李延庆决定明日开始,就请病在家,闭门谢客,绝不见任何外人。

    李延庆可不想哪天被赵匡胤麾下的禁军“敲门”。

    可李延庆转念又想到:哪怕只有一万分之一的可能,若是父亲当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