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三张 故人来访(第2/3页)  奋斗在五代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却因为家族原因,不得不在郭荣殿前效力,几乎不可能有立功的机会。

    李延庆端起凉茶喝了一口:“功亏一篑罢了,好不容易将郑翰与高锡一干人通通下狱,结果朝廷不光要放了高锡,还要让他继续担任滁州判官,这以后我每日都要与他在衙门里撞见,当真晦气。”

    安守忠劝慰道:“圣上见过你的奏章,本来想判高锡死刑,却被范相劝住了。”

    昨日早晨,李延庆的奏章就到了寿州大营,由于郭荣的特别命令,淮南七州的奏章不必经由政事堂审核,因此这份奏章得以直抵郭荣的案前。

    郭荣看过奏章,当即大怒,要将郑翰、高锡一干热压到寿州大营斩首示众,以震慑淮南宵,却被急忙赶来的范质劝住。

    一番争论过后,原本要被处死的高锡就成了戴罪立功之身,只需挨区区五十杖即可脱罪,除高锡之外的罪犯,则由安守忠押解到寿州大营公开行刑。

    由于安审琦出兵声援周朝,安守忠最近很得郭荣信赖,又正好在殿前司担任都头,麾下有一百精兵,足可承担押解之责。

    不过争论的具体内容并未传出,安守忠也不知道范质是如何劝住郭荣的。

    “我早就晓得这高锡是范质的党羽,却没想到范质竟会如此死保高锡。”李延庆至今都没想明白,为何范质会死保高锡。

    难道就因为高锡曾是十三岁中进士的神童,范质因此对他惺惺相惜,无论如何都要保他一命?

    李延庆不觉得范质会因为这般肤浅的理由就死保高锡,但他又想不到别的缘由。

    安守忠温言劝慰:“这事就此揭过,范质现在颇得圣眷,圣上对他是言听计从,我觉得还是避其锋锐为妙,兴许还能借此让他欠你们李家一个人情。”

    “也只能如此了。”李延庆不免有那么点气馁,但旋即就再度振奋起来,并将高锡之事抛诸脑后:高锡作为官员,既然生出贪念,那就已经是废了,往后即便有范质帮扶,估计也没多大前途,区区废人,没必要让他来扰乱自己的思绪。

    安守忠适时地转换话题:“三郎你此番立下大功,朝廷的赏赐可着实不,令我羡慕不已。”

    李延庆对赏赐并无什么期待,淡然道:“无非是升官罢了,我猜是官升一阶。”

    安守忠点零头:“正是官升一阶,你原来的本官是匠作监丞,如今已升为着作佐郎,不过差遣依旧是滁州推官,要等下次归阙,才能提升差遣。”

    “没什么用,还是从八品罢了。”李延庆对这所谓的赏赐嗤之以鼻。

    从八品又分为从八品上,以及从八品下。

    文官途径一共三十七阶,每升一阶都极为困难,非进士科出身者,三年六考皆优才能升一阶。

    也就是,一名普通出身的官员,不光三年间一丁点错误都不能犯,还得连续三年政绩优秀出众,才能升一阶。

    不少文官其实一辈子都难升一阶,只有在去世的时候,才能被朝廷追赠一阶。

    李延庆依靠荫补加明法科入仕,一开始就是二十七阶的将作监丞,官居从八品下。

    升官一阶之后,到了二十六阶、从八品上的着作佐郎,其实已经抵达了许多文官一辈子的顶点。

    因为往上第二十五阶,便属于正八品的“朝官”范畴,绝大部分文官毕其一生,都没法越过第二十五阶的坎。

    朝官顾名思义,就是能上朝听政议事的官员,每日都需入宫常参,每逢大朝会还能一睹皇帝的尊颜。

    如今的周朝,文官数量超过四千,官阶在朝官以上者不过两百人出头,朝官的人数由朝廷严格把控,升上朝官的难度可想而知。

    见李延庆情绪不高,安守忠连忙道:“三郎你今年才十八岁,已抵达不少官员一辈子的巅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