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第2/4页)  奋斗在五代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新情报。

    “郎君,六合县的弟兄送来情报,南唐败军从瓜步渡口退过长江后,就地收拢败军、安营修整,并未再行退却。”

    滁州办事处安插在瓜步镇的两名乌衣卫,并未因唐军的北上而撤退,这两名乌衣卫早已精通淮南方言,也习惯了南唐的生活习俗,成功融入一般南唐百姓中,不会露出什么破绽,能深入敌境,带来第一手的情报。

    “直接就在长江南岸开始修整?”李延庆略感惊讶:“那唐军的损失岂不是很?士气也并未有太多折损。”

    “有位弟兄在江边做杂活,特意找了唐军士兵问询,听唐军的折损其实不过三千余人,大部分唐军都安然撤过了长江。”邓二的语气中带着遗憾,他身为周朝人,当然希望周军战果越大越好。

    李延庆感慨道:“我军缺乏水军,没法跨江追击,实在可惜。”

    等等?唐军只折损三千?张永德的捷报里,不是歼敌五千么?

    李延庆思绪如雷,当即问道:“确定唐军只折损三千么?”

    “应当只有三千。”邓二低声道:“听那弟兄,周军攻下瓜步渡口后,在渡口大肆烧杀抢掠,杀了些当地百姓充军功。”

    杀百姓充军功?李延庆怒而拍桌:“竟有此事?”

    邓二吓得往后退了半步:“确有此事,若非那两位弟兄跑得快,恐怕也被砍了头颅充军功。”

    “是么,我知道了,可还有其他要紧情报?”李延庆很快冷静了下,刚听到周军杀民充功时,他出离的愤怒,但转念一想,这时候的军队什么事情干不出来?无甚奇怪的。

    自己已经能做到处事不变、波澜不惊了,这还得多亏了周朝的军队...李延庆心中有些自嘲地笑了笑。

    “回郎君,还有一份扬州来的密报。”

    “速速来。”

    “韩令坤重返扬州城,接连击破两支唐军后,再度放任麾下士卒抢掠扬州百姓,扬子县、长县境内接连爆发叛乱,叛民数目众多。”

    李延庆冷哼一声:“不足为奇。”

    ......

    下蔡县与南唐寿州城隔淮河而望,南征周军的命脉——下蔡浮桥,以及郭荣的行在,皆设在下蔡县。

    自四月中旬从濠州城仓皇西撤后,郭荣就一直驻跸于行在。

    如今已是五月初,淮南战事依旧焦灼,各条战线上的周军都毫无寸进,郭荣心中逐渐生出撤军的念头。

    但他仍旧不死心,毕竟周朝举全国之力南下,费尽全力才拿下七个州,其中不少州县还岌岌可危,这令郭荣如何能拉得下脸面撤回开封?又如何向战死的将士、民夫乃至供养军队的全国百姓交代?

    行在的文官们也有些按捺不住,首相范质已不止一次建议郭荣撤军。

    郭荣对范质的建议不置可否,他既不谈撤军,也不再指挥部队作战,将调兵遣将之权悉数交还给李重进,他就在行在里熬着,期望一场大胜,能让他名正言顺地将战争继续下去,又或是能让他风风光光地返回开封。

    今日傍晚,新任命的淮南节度使向训,终于从开封匆匆抵达下蔡行在。

    郭荣在账内接见了向训。

    “星民啊,扬州的韩令坤治军不严,纵容部下鱼肉百姓,你到任之后,要替朕好生管管那韩令坤。”郭荣心中对韩令坤厌恶至极,即便韩令坤前几日才给他带来两份捷报。

    “请陛下放心,臣到任后,定会还扬州百姓安宁。”向训身形匀称笔挺,端坐于椅上,紫色官袍仿佛替他量身定做,浑身上下并无多少武饶气质,倒像个饱读诗书的儒者。

    “你办事朕总是放心的。”郭荣脸上挂着轻松写意的微笑:“你如何看淮南今日之局势?”

    “臣以为,淮南局势尚未明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