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三章 太尉与内侍(第2/3页)  奋斗在五代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听闻陛下要扩建罗城,故而想求取些城外的上等良田,好赡养家中老母。”    对于张德均方才的提示,赵匡胤认为是自己近来升官太快,招致了不少非议,此次再度立下功绩,还是求取点财物方面的赏赐比较稳妥。    “元朗倒是孝顺,明日你去户部营田务递张请射书,城外皇庄甚多,元朗你看着挑便是。”对于功臣,郭荣很是大方。    五代中原历经战乱,人烟稀少,大量田地荒芜,因此便诞生了专门负责经营荒废土地的营田务。    营田务下辖的土地遍及全国,而且都是皇帝的私产,招募来的农户,也都是归属皇室的佃农,所以在此时,皇室才是最大的地主。    先帝郭威在位时,为流动佃农的积极性,将大部分皇家土地赏赐给了耕种多年的佃农,只保留了开封洛阳两京,以及长安京兆府境内的皇家庄园。    而就在先帝郭威大肆赏赐佃农土地那年,周朝新增三万户纳税户,以一户五十亩耕地来粗略估算,郭威一次性就将一百五十万亩皇家土地赏赐给凌户。    但就算如此,皇室目前所拥有的土地仍有近百万亩,皇宫内的一切生活开销,都是由这些土地提供。    皇帝赏赐给臣子的田地,自然也是由营田务来负责,所以赵匡胤想要得到郭荣赏赐土地,就需要先给营田务递交请射书。    赵匡胤在心里感谢了一番内侍张德均,伏身跪拜:“臣多谢陛下恩典。”    “好了,无需多礼,这都是元朗你应得的,坐下吧。”郭荣对赵匡胤摆摆手:“你再详细给我西南战事。”    “是。”赵匡胤坐到一旁椅上:“自夏种之后,关中可调用的民夫日益增多,王老将军兵粮充足,一改先前守势,兵分三路进逼凤州,此刻,王老将军应当已击溃凤州左近敌军,进围凤州,不日捷报便会送抵开封。”    王景五月出兵散关,进攻凤州时败于蜀军,一方面是蜀军坐镇多时以逸待劳,另一方面是由于王景军中民夫短缺,且秦岭之中山路蜿蜒,军粮供给得不到保障。    所以即便麾下军队战力超过蜀军,王景却也只敢与蜀军保持相持态势,毕竟他还要分出不少兵力保护脆弱的粮道,防止蜀军奇兵断粮。    但赵匡胤在巡视关内后,向郭荣递交了奏章,坚定了郭荣伐蜀的决心,王景才可坚持到夏收夏种完毕,得以源源不断地征调关内民夫大肆运输粮草。    在军粮供给充沛的情况下,王景便敢主动出击。    而赵匡胤亲眼见到了蜀**队因为常年缺少战事的磨砺,十分懦弱不堪一击,深知王景此战必胜,所以才安心地打道回京。    “如此便好。”郭荣深感宽慰。    郭荣从军多年,自然是知兵的,但未能亲至前线,郭荣只能从奏章中了解些只言片语,对伐蜀的整体情况不甚了然,时刻忧心伐蜀大军的安危,生怕王景输了个一干二净,坏了周朝的伐唐大业。    但有了赵匡胤这番笃定的答复,郭荣便能放下心来。    郭荣接着问道:“对了,李重进前些日子上了份奏疏,言明伪唐的寿州与濠州两城守将皆为良才,且城内守军士气高昂,建议朕采用围点打援之法,元朗你以为如何?”    对于李重进如何探明寿州与濠州两城的内情,郭荣并未过问,此时不少武将为了打仗方便,会向敌国派遣一些谍报人员,这种事情约定成俗,并不奇怪。    赵匡胤略作思忖后答道:“臣这几个月一有空闲,也会琢磨与伪唐的战事,李使相提出的围点打援之法,甚是稳妥。    中原与伪唐已有四十余载没有战事,我朝并不清楚伪唐军队的实际战力,只是听伪唐近些年多次出兵攻打楚国闽国,想来军队并未如蜀国那帮荒废,谨慎图之方为上策。”    赵家父子两人虽然觊觎李重进的位置,但对李重进的军事才能,还是颇为认可的。    毕竟李重进可是先帝郭威一手培养,跟随郭威身边多年,而郭威一生征战,甚少有过败绩。    郭荣淡然道:“朕亦是如此认为,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