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 胥吏贪婪(第2/2页)  奋斗在五代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郭荣倒是派了陶文举这酷吏下来。

    陶文举自然懂得这时候百姓的习性,先打死十来个人,挂城门示众,来个下马威,这样后续就好弄了。

    很多百姓自然是担惊受怕,准备卖儿卖女卖地凑钱交税了。

    可这时候,几天前还凶神恶煞上门催税的胥吏,突然带着看不懂的文契上门来了,说是当今节度使大发慈悲,提供分期借款。

    只要签字画押,就能让夏税分三次还清,只不过要付出四成的利息。

    那百姓能信吗?自然是不信的。

    很多百姓都觉得这分期贷款和那些放高利贷的没什么区别,到最后利滚利全部家当怕是都要被夺走。

    再加上很多地方高利贷势力,因为看到了分期贷款对他们的威胁,在暗中散播谣言,推波助澜。

    甚至有个别县的官吏,和高利贷势力勾结起来,消极怠工,阻碍分期贷款的推广。

    这些原因,导致借贷与民的规划,实施起来极其困难。

    在封建时代,皇权不下县可不是一句戏言,甚至五代时期,皇权下到州一级都是很困难的。

    不然郭荣为何要提拔任用陶文举这等人呢?还配上禁军,无非就是政令不通罢了。

    宋州节度判官窦侃和掌书记吴观两人,为官的时间都不长。

    两人虽然多次讨论了借贷实施计划,也预料到了上述一些情况的发生,但有些情况还是会超出他们的预期。

    本来宋州上交夏税的额度是四万贯,吴观却建议李重进运六万贯来宋州,李重进也知道其中内情,如数调运了六万贯到宋州。

    这多出来的两万贯,就是准备发给各级官吏的“辛苦费”。

    因为按照贷款规划,这四万贯并不会从下层的胥吏中过一遍,每签一张文契,就把对应要缴纳的夏税放入府库之中。

    问题是,每个县三四十名官吏,府衙一百多官吏,很多人就靠着收税捞钱呢!

    官是有俸禄,可胥吏是没有的啊,胥吏们每年就这两次能稳赚钱的机会,不给他们辛苦费,谁会卖命地去上山下乡宣传啊?

    吴观对于这些下层官吏的种种行径,自然是清楚的,也准备了对应的两万贯来填这帮人贪婪的嘴。

    每签价值一百贯的文契,就发放五十贯给到各级官吏,还明示了各级官吏得到的比例。

    但无论吴观如何透明公开,总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导致计划难以顺利实行。

    窦侃和吴观在两天前,努力收集了证据,以妨碍公务的罪名,抓了十来个胥吏,砍了六个放高利贷的富户,才让这些计划的施行稍微顺利了点。 ”~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