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四十一章:团灭日军侦察机群(求订阅(第2/3页)  抗日之超级战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侦查和对地攻击并非新鲜事!</p>

    那时的飞机肩负着窥探战场和投下死亡炸弹任务,尤其是法国的飞机大编队在马恩河战役发现德军阵型弱点,从而拯救法国,标志着飞机在战争胜负天平上显得日益重要。</p>

    相对应的,防空用的高射火器研发也被空前重视了起来。</p>

    在总体战背景下,改装平射机枪实现对空射击显然是最高效的方式。</p>

    在参战各国相继拿出本国的高射枪架方案后,不甘落后的日本陆军也提出乐本国机枪高射枪架研制计划。</p>

    但待日军装备的大正三年式高射机枪大规模装备部队,远东战场已是尘埃落定。吝啬异常的陆军遇上战后国防预算削减,高射枪架的研制工作只得被暂时搁置。</p>

    但搁置归搁置,高射枪架总是必须的,无奈的部队只得另谋出路。</p>

    与精益求精追求第一的海军相比,旧日本陆军骨子里浸透着山寨精神,二战末期大量因陋就简的所谓“急造兵器”,百鬼夜行般的样式让人怀疑其杀人的本领。</p>

    受经费影响,日本陆军于是便出现了将木质三脚架作为半制式对空枪架这般疯狂举动。木质枪架的实战效果可想而知,重机枪54kg质量加上射击产生的后座力使得训练中事故频发,官兵们对这种“急造木质枪架”深恶痛绝。</p>

    无奈之下,日军只能重新开始研究高射架!</p>

    大正14年,专用对空射击枪架研制成功,陆军将加装专用对空射击枪架的大正三年式机枪称为“特殊重机关枪”。</p>

    然而,当陆军在昭和年间演习中得意扬扬的展示这款“新式武器”,却出尽洋相。</p>

    原来,对空射击中正副射手均处于机枪侧下方,雨点般砸下的滚烫弹壳往往使得 “敌机”尚未中弹,射手已是满身烫伤,真心奇葩的一匹!</p>

    无奈的陆军,只得赶制“弹壳收集器”装备枪架。</p>

    这是一种薄钢板盒,挂在抛壳口下方接住落下的弹壳。</p>

    但对于所谓“特殊重机关枪”部队并不买账,普遍认为配装的塔式枪架射击中稳定性差,影响射击精度。</p>

    大量的恶评迫使陆军决定在新型枪架研制成功前,暂停使用专用对空射击枪架,改为在平射脚架上加装对空射击瞄准具、高射托架等设备。</p>

    但平射枪架高度低,即便拥有全向射击能力,又如何实现高角射击呢?</p>

    部队想出的土办法就是 “寝射”,顾名思义,仰躺的射手搭配全向托架,勉强能实现70°高角射击,但姿势狼狈至极。</p>

    总而言之,铁血团眼下装备的高射机枪虽然也是以92式重机枪为主,但是精准度和稳定性那叫一个天一个地。</p>

    日军战机根本就没有预料到马铮所部竟然会在这里设伏,更没有想到铁血团会有这么多强大的高射火力,悲剧其实早已经注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