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七章 儒道法佛(第2/3页)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个字或许不贴切,因为她本来在新汉已经很出名,这一次只是将名声向晋国、吴国扩散了而已。

    苏惠沉浸在被肯定的喜悦之中,她没有看到老父亲苏愉在不住的摇头,脸上忧心冲冲,旁边长兄苏绍则拉着句安亲热的说着话,似乎在传授如何接近苏惠的方法。

    ——

    天下承平。

    新汉建隆四年(公元268年)在一场大雪过后到来,赵广难得的在长安过了一个团圆的新年,这是他穿越到这个时代后的第四年。

    左芬说他穷兵黩武,虽然没有说准确,但有一点没有讲错,连续的东征西讨,确实让赵广感到身心俱疲,有些倦怠了。

    在长安歇上一歇,然后重整行装再出发,也是很好的调适。

    最起码,能够看到长安这座汉时的国都重现昔日胡贾来朝、人流如织的场景,能够看到张星彩、诸葛婉、小刘衡他们欢快喜悦的笑颜,赵广觉得他所做的一切都值了。

    在空闲之余,赵广也会在大将军府批阅一下各地报上来的奏章,其中关于民事的大多转给了陈寿、诸葛绪、苏愉、荀诩等人,他们自有一套内政治理的制度和流程。

    赵广现在的内政水平虽然达到了83,但他也不想像朱元璋那样军权、治权一把抓,最后活活把自己累死了。

    什么人在什么岗位干什么事。

    这是各司其职的基本原则,如果不能胜任,那就调岗、换岗或者撤换,一直到选到合适的人为止,新汉现在已经有培养人才的学府,那些年轻人刚刚从夫子的教鞭下解放出来,干事的热情高涨的很。

    当然,赵广也不能什么都不管,任由官员们瞎折腾,必要的检查和巡查,是查遗补漏的必须,也是防范腐败的必须。

    在翻阅上报的奏章的过程中,赵广已经发现了底下官员开始有失职和渎职的苗头,其中让他很是重视的一例。

    就在赵广征战凉州、荆州的这段时间里,不断有胡僧从西域、晋国、吴国等地来到长安,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一个叫康朝世的胡僧。

    康朝世的师父康僧会,是康居人,也就是后世中亚一带的人,这个康居僧人早在吴国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就到了建业,孙十万受他鼓惑,为其建造寺庙,这也是江南建寺的开始。

    康僧会在寺庙中译编了《小品般若》、《六度集经》二部经书,并注释了《安般守意经》、《法镜经》、《道树经》三部佛经,佛法和佛理功底相当深厚。同时,这个康僧会也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有佛,道,儒三家思想的僧人。

    康朝世受康僧会的指派,到长安讲佛,主要目的就是想要在汉国传播佛法教义,推广佛理学说,广收佛教信徒。

    仅仅一年不到的时间,受到康朝世的鼓惑,长安西面的乐原、固原上,已经有数十座佛寺被修建了起来,不时的有来自安息、月支、身毒的胡僧在寺庙中撰写经文、传授佛法,他们传法的人群不仅有普通的民众,更有新汉上层的官员家眷。

    就连张星彩不久前,也在赵广面前提及,有佛僧到大汉矿业化缘,要她捐献财帛,为来世修福积德,幸好张星彩和赵广相处久了,对这些鼓惑人心的歪理并不相信。

    但张星彩不信,这长安城里总有人会相信,一旦这些佛教信徒受佛祖、祖师、高僧什么的诱惑,赵广辛辛苦苦开创的基业将毁于一旦。

    “相比无为而治的本土道教,来自身毒的佛理、佛经能安民心,息民愤,聚民意,帮助巩固政权,是当权者最为理想的思想领域合作对象。”

    “同时,佛寺泛滥、佛僧拒税、佛徒作乱,在佛教危及政权时,皇帝最后也只能以灭佛为维持国家稳定........。”

    佛教在中国发展传播的利和弊在赵广脑海里显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