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四章 步步为营战荆州(第2/3页)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要城池襄阳。    若是襄阳在新汉手里,那晋国的南阳、新城等地就彻底暴露在汉军的多路夹攻之下,不用赵广进攻,晋国一方承受不住压力,就会主动撤退。    汉军若是向南,同样能够威胁到荆南四郡,特别是沅水上游的武陵一带,这里和夜郎已经很近,只不过交通不便、通行不易,而一旦武陵、零陵等地在汉军手里,则往来南北就要方便的多。    当然,这些都只是纸上谈兵的形势分析,具体能不能实现,还要看赵广和汉军将士接下来的方略和征战是否胜利。    吴军一方,陆抗在夺取西陵失利、赤溪互有胜负之后,也决定不再冒险。    赵广这个人,用兵实在太过于天马行空,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其成长的快速程度让陆抗感到震惊。    翻阅赵广之前的战例,就是一个猛打猛冲的愣头青,凭着无敌的单挑本领,一次次翻盘逆转,到了江油关、关中、巴蜀、河东战事时,除了勇猛依旧外,还多了统御韬略。    特别让陆抗感到惊异的是,赵广似乎对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分寸把握的很准,几次算计都把司马炎吃的死死的,让他不得不敬服。    会搞政治的人,都是权谋高手。    比如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都是当世的英雄豪杰。    赵广不知道,陆抗已将他的级别提升到了曹、刘、孙的高度,有感于赵广带来的巨大威胁,陆抗决定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    反正有江陵、宜都、乐乡等城在手,荆州平原的主要耕作区还在吴国手里,吴军内线作战优势明显,特别是在就粮和辎重补给方面,吴军要比远道而来的汉军方便的多。    同时,西陵在汉军手里,对吴军来说也不是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以前荆州两强争霸,南北对峙,陆抗手里的兵力只有三万到五万,晋国的羊祜总兵力最高峰时达到十万之众,一比二、一比三的差距,让陆抗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没办法,吴国的国力在孙皓的折腾下已经养活不了更多的军队,江淮是最重要的战场,丁奉那里少不了人,加上交州那边又经常性的叛乱,需要有军队常年镇守。    等轮到荆州时,吴国朝堂觉得,陆抗有名将的光环,一人可顶一万余人马,少一点就少一点,反正不会出太大的事情。    这是典型的鞭打快牛的心理,让陆抗心里有苦却说不出来,他只能选择默默承受,最后在忧忿中病逝。    现在,有赵广这个阎王参与到争夺荆州的战事中来,三方互为对手,又相互可以联合,变数要增加更多,陆抗忽然觉得把西陵让给赵广也没什么不好。    汉、吴两家,细算起来也就是夷陵那等事情,这都过去多少年了,现在新汉的小皇帝虽然是刘备的玄孙,但真正作主的却是眼前这位赵大将军。    汉、晋之间,不久前还爆发过激烈的冲突,新汉的前身蜀汉就差一点被晋国大军给灭了,甚至于新汉的第一个皇帝刘谌,就是死于晋将杜预之手,从这一点上来算,汉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比汉吴之间要大的多。    况且,西陵虽然是吴国的疆土,但这些年来,一直是步协、步阐这两兄弟在掌管着,相当于吴国内部的独立势力,失去西陵对现在的吴国来说,也没损失多少。    三国这个时代,单单只会在战场上拼杀,那是牙门将的水平。    如果再往上升一级,能够利用好地形地貌、天时人和,策划战役战事,那是一地镇军大将军的水平。    如果能够综合考衡国与国之间复杂的关系,把政治因素算进去,那是军事大家的水平。    从历史来看,陆抗虽然是有这个能力的,只不过,因为孙皓的制约,他的建议往往不被采纳,最后只能徒乎奈何。    这一次,陆抗一如既往的把自己关于吴、汉、晋三国之间关系的判断,明明白白的写进了奏折中,他希望孙皓在荒淫无度的百忙中,能够考虑一下国事的艰难。    十月下,被陆抗抱怨的孙皓在建业的昭明宫接到陆抗的书信,开始时心中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