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摩天岭(第2/2页)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姜维、罗宪、霍弋等为数不多的良将又被排挤,朝堂大权渐为黄皓、诸葛瞻把持。

    而这两个人又代表了两派,分别是宦党和荆州(东州)党。

    诸葛瞻、诸葛尚父子在上一次朝议后,领令征调蜀汉各地守卒,经过二个月左右的准备,有近二万的援军陆续到达了雒县一带。要是张遵按约带来万余部曲、私兵的话,诸葛瞻的麾下人马将达到三万众。

    历史上,诸葛瞻就是自信满满的带着这些兵卒在绵竹关与魏军决战,结果被邓艾打的全军覆没,诸葛瞻、诸葛尚父子战死,黄崇、李球、张遵也先后阵亡。

    按理说,剑阁也好、阴平道也好,两处的战事对蜀汉来说很是不利,诸葛瞻要是无私心的话,应当立即将援兵派往这两个地方。

    但很不幸的是,这位诸葛亮

    的后人,是典型的志大才疏之辈。

    诸葛瞻出生时,诸葛亮已经四十六岁,忙于为蜀汉平定夷乱、征讨曹魏的他,估计也没有多少时间教育子女,而黄月英中年得子,更是视作珍宝。

    当时,蜀汉的大权均为诸葛亮所控制,那些到诸葛亮家中的人,见到年幼的诸葛瞻自然好话连篇,一个劲的往好里说,什么聪明伶俐,年少早慧,长大必是栋梁等等,到了成年时,诸葛瞻更是迎娶了公主,朝中上下无不视其为蜀汉丞相的接班人。

    就在这种无微不至的关照和奉承中,诸葛瞻渐渐蒙蔽了双眼,变的不知天高地厚起来,在他眼里,黄皓是奸臣,要除之而后快,姜维是军阀,必须要打倒,朝中凡是与自己意见不一的官员,都是不堪重用的无能之辈。

    陈寿当年被迫离开成都,明面上是黄皓的迫害,实际上也有诸葛瞻的排挤原因。

    “先练兵,按父亲兵书《将苑》上说的,练到如臂所指,练到号令如一,则强军成矣!”诸葛瞻顶盔贯甲,面对蜀军将校豪情满怀。

    “复兴蜀汉的责任,就由我诸葛瞻来一力承担。父亲,你在天上看着,你的儿子并不是早成不能重用的人。”带着这样的雄心壮志,第一次领兵的诸葛瞻毫不客气的拒绝了廖化的求援。

    救姜维?

    怎么可能,这些援兵要是到了剑阁,还不被姜维给吞了,到时候还有他诸葛瞻什么事。

    诸葛亮的遗愿。

    当由他的儿子,也就是我,诸葛瞻来完成。

    姜维,你不过是挂名的弟子。

    数番北伐,劳师无功,又有何脸面说是父亲的弟子。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