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6章 第 2 章(第1/3页)  文学入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斜斜细雨飞, 山色空濛,湖畔杨柳如青烟、桃花似红雾。

    雷峰塔伫立苍翠湖山,寺庙若隐若现烟雨中,烟波里远远送来悠扬钟声。

    孤山断桥上人来人往, 白沙堤上粉汗如雨、纨绔鲜亮。

    沿湖十分热闹, 堤上有卖花的,卖面人的, 卖糖葫芦的, 卖小食的, 也有卖饰物的,还有耍杂耍的围了一圈的人。

    因摊贩密集, 做生意的, 赏景的, 男女老少俱来往其间, 仕女环佩叮当前呼后拥,书生三五成群摇扇而过,也有行商边走边吆喝,走贩挑担着货物。

    白沙堤上,书生们摇着扇子,一边摇一边闲话:

    “后日去远些的清河坊还是本地的太平街?”

    “清河坊贵了些,远了些, 但里面那位花魁娘子真是妙极了,难得一面啊。太平街虽然近,差些。”

    “你的消息早过时了,那清河坊的花魁娘子赎身都好几个月了,剩下的都是些歪瓜裂枣。”

    “那真是可惜了。”

    桃花树下,仕女撑着伞, 对丫鬟说:“今天去求签,灵隐寺的台阶我都数的清了,寺里僧人笨嘴拙舌,解来解去,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都是胡编。”

    “娘子,那净慈寺呢?听说有金山寺的大师远道从镇江到净慈寺俗讲呢。金山寺可是佛门圣地,里面的大师是有真修行的,不是那等胡言乱语的贼秃。”

    “那明日就去净慈寺,希望这位金山寺来的大师灵验些。”

    断桥上,一个挑担卖药材的小贩满脸羡慕,和同伴说:“你们知道吗?清波门的许宣现在发达了,听说不当学徒了,开了家药铺。”

    “他一个无父无母,寄居姊夫家的孤儿,哪来的钱?”

    “吃了软饭呗,啧啧,这种家财万贯的美貌娘子上门倒贴的好事,怎么就轮不到我身上呢?”

    “叫你吃几桩惊险官司,你也愿意?”

    “当然愿意,再怎么样也比现在强,端午了还不得休息。”

    杂嚷的说话声里,一个身着道袍的青年停在了糖葫芦摊前:“这糖葫芦怎么卖?”

    卖糖葫芦的是个老头,他的五官模糊,仿佛是简笔画画的,只有那么几笔。三道痕刻在额头上代表皱纹,四条黑线绘在皱纹下,分别代表两条眉毛两只眼睛。此时老头皱纹缩了起来,声音呆板地回答青年:“两文钱一串。”

    “能不能便宜点?”

    “我这糖葫芦的山楂个个好,两文钱还贵?你比许官人还抠。”

    “你知道许宣在哪?”

    老头皱着眉说:“两文钱一串。”

    “许宣到底在哪?”

    “我这糖葫芦的山楂个个好,两文钱还贵?你比许官人还抠。”

    “看来这老头的台词只有这点。”道袍青年随手一抹,变出锭金子放下,拿走了草垛上插着的一小串糖葫芦,咬了一口:“唔,山楂倒确实不错。”

    老头没有任何惊异之色,也没有任何为难之色,自然而然地接过金子。接过金子的刹那,那两枚金子瞬间变成了铜板。

    事实上,无论给老头多少钱,甚至拿给他一块石头,到糖葫芦老头手上都会变成两枚铜子。

    因为他的“文本设定”只有短短的“卖糖葫芦喽,一枚两文,讨厌抠门的人”这么一行字。他的“功能”也只有换取糖葫芦,和提供两句台词。

    这个文本的完整度在C级里也不算高,地球的“剧情束缚”对其较大,兼之文本层本就不甚真实,这些距离主线越边缘的配角便愈发呆板,没有主线剧情发生时,它们遵循着固定的轨道,循环往复。

    众人穿梭在貌似热闹非凡的游湖人群里,但倘若用心去听,去看,便能看到那三五成群,摇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