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5章 剃了个光头(第2/3页)  日月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古人都留长头发,头上极易生虱子,生了虱子,因为头发太长,又难以清除。

    杨若菲竟是要把那一百号人的头发都给剃了,剃成了光头,便可解决头上生虱子的问题。

    杨若菲要杨波去带这个头,成为军营中剃光头的第一人。

    这行吗?

    长头发,尤其是在军营里,弊端不小,杨波也不是不知道。

    军营里每天早上都要做十里路的野外拉练,一趟下来浑身上下都汗湿了,还要洗个冷水澡,长头发洗头费时耗力,极不方便。

    还有,两军阵前,双方赤膊对阵,长发被人揪住,很容易受制于人。

    杨波也不是没想过要在军中推行短发,可实施起来,应该难度不小,杨波始终下不了决心。

    未曾想,今日让杨若菲揪住了小辫子,又借口兵士头上生了虱子,杨若菲竟是要大胆一试。

    杨波猜测,杨若菲敢这么干,定是和那次雷劈有关,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关节,杨波现在还糊涂着呢。

    要在军中推行留短发,或者干脆剃光头,谈何容易?

    首先,这个世代,由于冶金技术的落后,只有剪刀可用,连剃刀都极少见,反正杨波是没见过。

    剃刀要求刀口锋利,刀片要做得很薄,对冶金工艺要求极高,试想一下,用一个很钝的刀片刮胡子的感觉,刮得满脸是血,也别想把胡子刮干净。

    以石庙现有的技术来看,不计成本,也许能做出来,这种情形,有点儿类似后世的圆珠笔芯儿事件,中国之大,竟做不出小小的圆珠笔芯儿?一时之间,各方人士口诛笔伐,被炒得沸沸扬扬。

    其实都是错觉,那东西微不足道,但对工艺的要求却不低,不计成本,也许能做,但要做出个合适的性价比来,委实不易。

    不过,不是还有个理发的推子吗?

    杨波确信,推子虽然结构要复杂得多,相对而言,技术难度并不大,石庙应该可以做出来。

    另外一个问题,杨波就吃不准了。

    孔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孔子把对头发的态度和孝道联系在一起,在他看来,头发不能随意剪剃,后人所谓的理发,对古人而言,就是沐发与梳栉。

    这就有些麻烦了,尽管杨波知道,这不过是孔子碍于历史的局限,一个牵强附会的说辞罢了,完全没有根据。

    “我一个女儿家都光着头呢。”

    杨若菲毫不客气地出言讥讽:“杨波,你是男人不?”

    哪怕杨波自认为是个钢铁直男,也招架不住美丽的人儿这么问,难不成还能动手打人?这好像是美丽的人儿的特权了。

    “我有什么不敢?”

    杨波脖子一梗,强辩道:“先说好,我就坐那儿剃头,其他一概不管,出了事,你可得兜着。”

    “鄙视你,你就那么点儿出息?”

    杨若菲鼻孔朝天,哼了一声,对杨波表达了充分的鄙夷,扬长而去。

    杨波进了营房,跟杨一鹏寒暄一番,杨一鹏果然又跟杨波提起虱子的事。

    军中不能生虱子,正是杨波的规定,杨波是始作俑者。

    方立春见杨波进来,顿时如释重负,杨波在,就不用他方立春跟杨一鹏多费口舌,赶紧找了借口开溜了。

    杨一鹏埋怨道:“头上生虱子怎地了,现时那个军中兵士不生虱子?老夫在在军中时,身上也生虱子,多大个事儿?”

    杨一鹏也是这么个看法,好叫杨波无语。

    杨波正跟杨一鹏费力解释军中不能有虱子的道理,方立春又匆匆回来了,说外面出了点儿状况,杨波也听到一阵嘈杂声,隐约听到女声在吆喝。

    “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