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1章 走马观花(第2/4页)  日月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算废物利用了。”        徐骥闻言,又是一阵惊叹,说道:“今日我等算是大开眼界,尤其是那流水线,材料从头至尾,便真如流水一般,流到最后,便是成品,堪称神奇。”        徐骥今日所见,便如炸雷一般,炸的他七荤八素,心中十分地震撼,再看杨波,那眼神里却是多了几分钦佩。        徐骥笑着问:“杨波,人们都说,你是个神奇小子,今日一见,果 求书请后台告知管理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p>不其然,你倒是说说,什么样的玲珑心肝,竟有如此奇思妙想?”        “咯咯..”        苏洛儿走过来,伸出纤纤玉手,在杨波脸上小捏了一把,俏声道:“还有人说他是火神下凡呢,我这么捏着,感觉也不过是肉身凡胎嘛。”        杨波急忙往后躲,却是没能躲过,老脸一红,说道,“呵呵,工厂还有不少地方亟待完善,当不得你们二位如此的夸赞。”        倒不是杨波谦虚,他是心虚,流水线在后世,可是司空见惯的东西,杨波不过是个快递小哥,拿来主义,照搬就是了,并非他有什么玲珑心肝。        “徐先生,如你所见,工厂需要很多识文断字的工人,可他们大多是流民出身,识字的不多,我打算在学堂弄个扫盲班,让他们轮流去读书识字,此事还需先生出手相助啊。”        扫盲班?        徐骥捋了捋胡须,上面已经积下一层白霜,心下寻思,脸上却流露出疑惑的表情。        杨波的流水线,从采矿,到制作火柴头,乃至最后包装出货,每一个工序,都要标识,记数,并记录在流程卡上,工人和基层的管理者都要能识字计数,否则生产就会出乱子。        所谓扫盲班,便是把工人送到学堂,无非是要他们识几个字,会识数,教些最基本的东西。        这种事,随便找几个教书先生便能轻易做到,何苦请他来做什么校长?        徐骥中过举人,其父又是当朝礼部高官,徐家在松江府也是数得着的名门望族,你扫个盲,便要请徐骥这样的大咖?        徐骥的心思,自然在杨波的预料之中。        “扫盲班不过是应一时之需,读书识字,终归要从娃娃抓起。”杨波瞅了一眼苏洛儿,又把目光转向徐骥,说道:“晚辈听洛儿姐姐说过,徐先生和西人传教士素有来往,有个叫金尼阁的意大利人从欧罗巴带来七千部西人著书,可有此事?”        徐骥闻言,愣了一下,这人的心思可够跳脱的,扫盲班的事儿还没个说法,这又说起西人传教士来?        “确有其事,金尼阁乃是意大利人,几年前返回大明时,带来欧罗巴最新著书共计七千余册,足可充盈一个藏书楼,这些书图文并茂,印刷精美,且无重复,涉及西人的神学、哲学、天文,还有算学,以及格物之学,门类繁多。        他和一个叫邓玉函的德国人,在杭州居住时,与家父多有来往,我本人也见过他们,只可惜,金尼阁今年早些时候,在杭州因病去世了。”        “这些图书现在何处?可有组织人手翻译?”杨波急问。        “大部运去了北京,存放在北京的北堂书馆,金尼阁在世的时候,倒是定了个翻译计划,只是要翻译这些书,谈何容易?一则,这些书籍大多用拉丁文写成,我大明极少有人识得拉丁文,译文时,颇为周转,十分的繁复。二则,此事作业浩大,家父倒是竭力主张尽快翻译完成,朝廷也专门成立了馆局,却没有给多少银子,没有银子,便成不了事,总的来说,进展颇为不顺。”        徐骥不断地摇头叹息,脸上颇多落寞的神色,杨波听起来,内心却是欣喜不已,说道:“倘若先生能屈就校长一职,译书一事,你只管叫人过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