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一章赶集(第1/3页)  生活不烦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说上茂村赶集去,李大菊坐在轮椅上,也要换件新衣服。她说:“都是四邻八乡的,老熟人多,集上碰上了,免不了说说话什么的。不能邋遢了。”

    于文秀的母亲就说:“是的,穿得利整点,也是对自己和对别人的尊重。还说明日子过的好。常说的俗话,人看衣服马靠鞍。”冯俊喜还帮助亲家母穿戴了一番。

    吃过早饭,于文秀用轮椅推着婆婆,和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去茂村赶集。

    茂村离着陈家庄也就一里半地。现在盖的一些新房,都快挨上了。可以说就是出这个村进那个村,赶集很方便。又都有了电动车,老头老太太赶集的还是不少。几乎都认识,碰上就打招呼。他们都喊李大菊老陈家,或者陈嫂,陈大娘,都按于文秀公公那儿论。喊于文秀小明家里的。于文秀不太习惯这种称呼。有时候人家过路的跟她打招呼,喊小明家里的,她不知道是喊谁哩。不搭理人家。闹得人家说小明家里的城里人,瞧不上咱乡下人。

    婆婆就跟那些人打趣说:“嗯,俺儿媳妇大学生,就是看不上你们这些土包子。瞧你们头上顶的满脑袋高粱花子啊。”惹得人家大笑,也不计较。

    茂村是个大村子,也得上千口人。集市在前边街上。这两年,拓宽了道路,修上了水泥道,两边也盖起了好几栋楼房,开的门市。小商小贩沿街摆摊,卖菜的、卖肉的,卖鞋的、卖衣服的,卖五金杂货的,中间还夹杂着一些修鞋的,卖糖葫芦的,卖蔬菜种子的,就这么说,农民用的,在这个小集贸市场上,几乎全能买到。

    因为于文秀用轮椅推着婆婆,怕来晚了人多人挤,来的比较早,赶集的人还不太多,能推着轮椅在集上逛。

    两个小孩子看见卖油条老豆腐的,还有烙肉饼的,站着不走,非要卖点吃。于文秀婆婆说:“看啥啊?咱不是刚从家里吃了饭来的,面条荷包鸡蛋,一个人吃了两碗呢,这又饿了?”

    于文秀母亲说:“孩子眼馋,愿吃啥就给买点。”就问俩孩子想吃啥。

    小满囤要吃肉饼,小立根要喝老豆腐,馋的还不一样。于文秀母亲就要掏钱去买。于文秀说:“娘,你不用掏钱,我给他们买。”

    李大菊说:“少买,吃不了也是扔了。”

    于文秀掏钱,满足了两个小孩子的食欲。

    集市上人越来越多,于文秀婆婆李大菊着急,因为她行动不便呢。赶集来干嘛呢,主要是给小萌孩子买做满月的东西,先买好再闲逛。她就跟儿媳妇于文秀说:“文秀啊,你看一会儿赶集的人就上来了,我怕咱挤不动了,要不先买好做满月的东西。”

    “嗯,娘,我也是这么想的。给小萌买些新鲜鸡蛋。我听说小雏鸡下的蛋,不但营养高,还能放的时间长,那个白皮的好。”

    婆婆李大菊说:“嗯,咱上油葫芦那儿买去。他开的粮油店,是俺娘家门上的一个叔伯兄弟,跟咱沾点亲戚,好说话。去他那里买。”

    于文秀不知道地方,就问在哪里啊,婆婆就说:“靠东头路北边,挂着门牌哩,招牌写的叫进发粮油店。我这个兄弟叫李进发。咱过去看看。”

    于文秀推着婆婆走到东头,果然有这么个店,在店门口还出摊了呢。李进发李老板正往外提油桶哩,看见李大菊,就停下热情地打招呼,喊:“我的老姐姐,是那阵香风把你给吹来了。老久没看到你了。”

    “我的李大兄弟,你老姐这不刚康复到这种程度啊,这是第一次赶集就上你这来了。老姐还想你了呢。”李大菊也很会打趣。

    “不错,不错。能恢复到这种程度不错。”李老板瞧了于文秀一眼,说:“这是城里的儿媳妇,人样子长得真不错,还孝顺。老姐啊,你多亏了有这么个好儿媳照顾,才康复的这么快。”李老板很会说话,于文秀听着有些害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