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六一章辽南第改革国中之国(第2/3页)  我在明末有套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时半会儿也建不好高炉,等你把高炉建好,就该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招人还算是事吗?”    “这倒也是!”    全旭布局塞上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吸引走头无路的边军,或是流民,从而稀释李自成部的战斗力,当然也是尽可能的保存足够的人口,完成工业化。    自从高炉的出现,怀远镇的工业开始呈现萌芽状态的发展,随着又兴建起了几座平炉,用平炉炼钢,这是全家庄镇工匠们最擅长的东西。    把冷却的铁锭重新融化,加入一些别的矿粉才能炼成理想的钢材。加入锰矿砂可以炼出他最爱的锰钢,用锰钢铸成的横刀巨斧无坚不摧;加入碳粉的话,根据碳粉比例的不同,可以炼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低碳钢较软,容易加工,可以用来做螺栓,中碳钢可以用来做各种机器零件,高碳钢可以用来铸造兵器。    往铁水里加上一定比例的锡就成了马口铁,这玩意可以用来做罐头盒。    在寒风呼啸的塞上,已经热火朝天的施工、开始兴建自己的家园。    ……    辽南一座庞大的工厂正在开始施工,这座工厂的厂房与后世的钢结构工厂的厂房如出一辙。厂房里摆着一台台纺织机,几千名女工在这里紧张的工作着,她们把羊毛纺织成羊毛线。    这个工序其实是非常繁琐的,首先要将羊毛进行洗涤,然后进行物理脱脂,去草炭化,然后把羊毛进行烘干。    这时的羊毛非常松散,也非常干净,将净毛梳成条状的羊毛条,梳毛机将毛中的草杂再梳下来一些,将洗净毛梳理成网状将毛拉长拉细,同时加捻(将线拧起来),通过这样的工序,线从条开始越来越细,通过加捻越来越结实。    最后才是纺成羊毛线,用羊毛线进行织布。    全旭从一名女工手中接过一块刚刚纺织好的羊毛布,拿在手中,这种羊毛布非常厚实。    “还不错!”    三娘有些得意的道:“那当然,我这些小姐妹们可是非常努力,她们很多人都瘦了好多,不过这种羊毛布造价可不便宜,比麻布要贵一些,只怕百姓买不起!”    羊毛虽然不值钱,可是羊毛的处理却非常复杂,现在又不像后世,完全可以依靠机器取代人工。    全旭摇摇头:“比棉布便宜就行,这样的布做成衣服,保暖性不错,可御寒,又轻便,虽然比麻布贵一些,咱们辽南的军民,应该可以穿得起!”    沈明泽道:“主上所言极是,辽南三十余万军民,别说穿这种衣服,就算是人人穿棉衣也没有压力!”    “压力还是有的!”    全旭苦笑道:“这样一件衣服成本价格至少需要二两银子,你觉得百姓花了两个月赚一件衣服,合适吗?”    不算是奢侈品牌,普通服装,后世的工薪阶层,一个月工资,怎么也可以买上几件甚至十几件衣服。    现在辽南百姓的收入,还不够合理。至于大明的其他地方,那就不是合理或不合理的问题,简直是毫无人性。    牛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每天都会上演。    羊吃人的战略,全旭慢慢开始实施。    不过,问题依旧非常严重。    全旭想了想道:“召开会议吧,全体军民工商会议,各级代表与半个月后在金石山议事大厅开会!”    崇祯四年已经来了,如果按照历史上的进程,皇太极会发动大凌河之战,然后大明再打一次败仗。    全旭不确实皇太极会不会像历史上一样发动大凌河之战,不过,他要提前做好准备。    崇祯四年的二月二十六日,金石山会议正式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全家军代表,也就是少校以上军官,同时,也有辽南各镇的镇长、副镇长、各工厂的厂长,以及商贾代表。    在全旭驻进辽南之后,成功收复南四州。    朝廷吏部也给辽南派来了四名知州,以及十五个县令。    这些朝廷命官,分管县、州,全旭认为按照现在这套僵化得可怕的体制来处理辽南的大小事务,他完全没有参与的意义,还不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