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花钱的学问(第1/3页)  重生八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凡事都不能有先例,丁三和丁香骑车过来带走两袋尿素以后,加上包景美等人背回去几袋子尿素,借化肥的事就起了头,林场这边就不断有人来,有的还扛着半袋子大米麦子来交换,有的就直接张嘴,什么也没有带,说家里口粮不够吃,有这个那个困难,麦收后一定首先送来。二叔不是个合格的管理员,就放行了许多。三爷知道这事后,对包文春说:“好孩哟!这样搞可不行啊!你就是有金山也经不住别人搬啊!拿粮食换也是对的,可他们连粮食都不背来,你还能麦收后一家家去收啊?你搞这么大家业,没一个规矩可不行啊!”

    来的人不限于本村人了,邻村也有溜光锤过来打抽丰,觉得自己是个人物,想来耍耍嘴皮子,弄点化肥回去。

    包文春统统拒绝,对包大林说:“这世上还有强借的东西?这样!这化肥由你来管理,以后不搞物资交换了,一律拿钱购买,和供销社价格一样,三毛三一斤,不赊欠,背粮食来的告诉他以后不要背了,我们有粮食。不服就找我!”

    包文春的盗写复制来的新书《唐朝好医生》在香港掀起追捧热潮,令《明报》的销量剧增,比当年连载《射雕英雄传》还要热销。卖报人在发行部门前等着,印刷厂的车一到,很快就被抢完了。金大侠就给包文春涨价润笔,出了有史以来最高的千字百元高价。

    包文春对原著进行大幅度删改,模仿金大侠那种古朴若拙的文字风格,借鉴使用白描写法,很有冯梦龙明清话本的韵味。把故事情节安排得更加曲折婉转,人物刻画丰满传神,更重要的是书中引用的历史史实却都是有据可查的,包文春还在章节后面,注释一些人和事的出处,显摆自己的历史和医学知识,更叫金大侠刮目相看。

    这书是摹写也是再创作,添加许多时代因素,就写得艰难,每天一万字左右。还在稿子上修修改改。这本书原稿近两百万字,已经写出并寄出上半部六十万字了,包文春计划再写一百二十万字,计划今年麦收时完本。他的另一本书已经有了想法,也需要尽快形成文字。

    指望凭着写字赚钱是行不通的,这只是几年的中学生生涯成长过程中的小插曲罢了。至于写歌,更是休息时间的消遣而已。

    丁香翻看香港寄来的单行本第一部,就对包文春横加指责起来。认为其中的思想意识带着封建糟粕,是极不健康的心态表现。包文春只得说:“我也觉得确实如此,所以不能在国内发表,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有它生存的土壤。咱想要的是他们的金钱,别的什么思想意识之类,不要想它了,你就当是娱乐罢了。”

    俗话说春风不误路,是说春季地气上升,蒸腾作用强烈,地面干得很快。初五立春下了冻雨,随后就转晴,连续几个晴天,刮起春风,到了初十早上,路面已经干爽起来。包文春燃起一挂大鞭,在拖拉机前烧纸烧香,然后启动机器,开始春耕。

    他自己犁田,把旱地交给包大林翻犁,过两天,包爸回武汉,他要跟着过去,还要采购一些机械。

    土地没有冻好,翻上来的都是硬黄泥,里面没有有机肥,很死板贫瘠的样子。这种土壤,没有腐殖层,通透性太差,撒化肥也不会有多高大作用。

    履带车的性能确实不错,动力强劲有力,拉起五张32步犁,毫不费力,这机器除了油耗高点外,没有消声器,噪音很提神,喷油时间有点提前,稍一加油门,就冒黑烟,其它还真的没毛病。两天时间,包文春把水田翻犁过来,又把旱地翻犁几趟,交给包大林加班翻地,自己收拾一下,跟着包爸坐车去武汉。

    全家的户口包括包文春的都已经办好了迁出手续,就是那边在市区暂时解决不了住房,北湖农场下田劳动是不能去的,去那里还不如在老家呢!包文春此行,就是来给厂里加压来的。他的另一个事情,就是梹棋电报告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