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二章 鼓动人心(第2/3页)  乱世南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你们指一条明路。若是家里钱粮,足够撑到明年收获的,当我没说,若是不够的,就好好听听。”龚七夏满身泥泞,这里虽然淹得不深,房屋都还算完好,可这地里的庄稼,是没指望了。也不知道哪天水才能全部退去,重新开始耕种。

    “大、大人,这官府,不管我们么?”一名老者起身,战战巍巍说道。这可是刺史大人,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大的官。

    “老丈啊,官府有几个钱,几粒粮,我能不清楚么?官府不是不管你们,这不是来给你们找出路么。”龚七夏叹口气,如果官府有底子,他又何必将人往外推。就他欠的万两白银,随便捞一点就够了,可是如今的库房,空空如也啊。

    “还请大人明言。”老丈也是叹口气,他们也听说了,这池州上下的官员,因为贪墨一事,都被拉到江宁去受审了。

    “你们还算好的,至少房子还在,家中还有些余粮,还能吃上饭。你们都知道,连家都都没有的,足有十几万,本官想遍了办法,也只有一天两顿稀粥。本官扪心自问,我对得起他们了。”龚七夏这话倒是不假,亲自打借条去借粮,而且一颗粮食都没贪墨,这天下也不多。

    “前天啊,南边的忠勇军来人了,镇海侯亲自来的。数千骑兵,数百辆大车,带着上好的精米,到了池州,他们才算吃上了饱饭......”龚七夏可是得到确切消息了,那十几万灾民,如今确实吃上了干饭,开始分批陆续上路了。

    “啥?他们吃干饭,精米?”

    “我都是煮粥放点糠麸,家里存粮不多了啊。”

    “凭什么,为什么不给我们精米干饭吃?”

    ......

    龚七夏还没说完,这底下就嘈杂起来了,这老百姓,向来是不患贫,而患不均。原本觉得,自己不是最惨的,那些无家可归的,才是真的惨,这心里多少还有些优越感。

    结果方才龚七夏的一番话,让他们如梦初醒,现在最惨的,居然是他们,这心理落差太大了。

    “大人,为什么呀,咱们也吃不饱啊,镇海侯怎么不管我们呢?”为首的老丈,起身摆摆手,让周围人都安静。眼前这位可是刺史大人,闹哄哄像什么样子。

    “他们反正都是无家可归了,决定随镇海侯南下。人家如今是镇海侯治下的子民,那当然由他负责。镇海侯知道?出自鲁国公府,鲁国公就是当年面对周世宗,面不改色,慷慨就义的那位。鲁国公府,对待庄户,那在江宁,都是一等一的存在,佃户们都是挤破头想进去的。"

    "如今的镇海侯,年不过二十,治下富裕异常,准备在海外开发一座岛屿,有池州十数个之大。一切物资,无论吃用,都由镇海侯提供,你们只要出力气干活,开垦的田地,都是自己的。而且官府给地契的,本官活了这么多年,就没见过这种好事......”

    龚七夏出自礼部,清流官一枚,这治理地方的手段肯定欠缺许多。但是这鼓动人心,宣教四方,乃是老本行啊,那是手到拈来,将孙宇跟他的治下,吹得那叫一个天上人间。

    “去岛上垦荒,咱都这把年纪了,这、这......”老丈站起来问道,这年轻人还有些用处,他们这种老弱,去了能干嘛,吃白食?估计人家不要啊。

    “老丈莫要担心,镇海侯说了,年轻的,开垦荒地,或者在官府下面做工换钱。老弱妇孺,也可以养鸡养猪,也可以织布制衣。实在干不了,还能帮忙看孩子,让别人腾出手来去干活,反正啊,跟在这边一样。只要愿意去,按户来,下至嗷嗷待哺的婴儿,上至八十长者,一概欢迎。”历朝历代,都是以孝治天下。父母在,不远游,深入人心。这是龚七夏跟孙宇确认过的,不论老幼,按户接收。

    “你看看,这孩子,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