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75章 三位大师之间的吹捧(为了了蛋蛋书友加更)(第1/2页)  重生迈步从头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晚上,麦吉田组局,邀请龙建华和克劳斯比、戴明一起吃饭。

    三人见面,免不了寒暄。

    龙建华和他们两人是第一次见面,而后两者以前是见过面的。

    在三人中,戴明是前辈,他今年已经81岁;克劳斯比只有55,而龙建华更只有22。

    看到这么年轻的龙建华,戴明笑道,“我没想到,会在香岛出现一个这么年轻的质量管理大师。”

    克劳斯比点点头,“令人惊讶,令人意外,可以称为当之无愧的质量管理大师。”

    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其余人怎么评价,龙建华都不会很在意;但他们两人这么评价,他还是很高兴。

    能称得上质量管理大师的,当今全球也就只有这么几个人,他们两个是最早的质量管理大师巨头之二。至于他,确实也应该算一个,不过在内心深处,他还是有些拒绝这个称号的,因为是截胡来的。

    他很谦逊地说,“两位前辈这么说,着实令我有些汗颜。我的思路还是建立在两位以及朱兰博士的基础上,并没有有什么突破。”

    “在我的6S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中,基础模式就是PDCA。我认为这个模式抽象得很精准,不但是质量管理的圭臬,也是其它管理模式的基础。”

    克劳斯比点点头,“确实。我任ASQC总裁以来,也在大力推行PDCA循环,没有比这个更直截了当、更容易把事情做得更趋向完美的模式了。”

    戴明指指两人呵呵笑,“你们两个,这是想捧杀我?我都八十多岁了,不是这么容易捧杀的。”

    克劳斯比笑着摇头,“戴明先生,这还真不是为您吹嘘。龙先生说他的两套管理模式采用了,其实在我的工作中,PDCA循环无处不在。”

    “也许,大家都知道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这么进行,但就是讲不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您现在抽象出来,让大家醍醐灌顶,使得大家今后有意识地遵照这个循环实施,会节省更多成本,提升更多效率。”

    戴明指着龙建华说,“年轻的质量管理大师,你来说说你对他的看法,免得他老在吹捧我。”

    说完呵呵笑起来,龙建华、麦吉田和克劳斯比也哈哈大笑。

    龙建华笑道,“戴明先生,我觉得克劳斯比先生说的很对。大家都想着提升质量,都在朝那个方向努力;可您提出的PDCA循环给了大家一种思考模式,让这些人事半功倍。”

    “至于克劳斯比先生,我觉得他的一句话和一个词代表了全部,那句话是‘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一个词是‘零缺陷’。”

    “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涵盖了质量管理全部内容。克劳斯比先生的《质量》一书将其解释的淋漓尽致;‘零缺陷’这个词,看起来是这句话的目标,其实内涵一样的广。”

    坐在旁边的麦吉田嘿嘿笑道,“三位质量管理大师,你们这是在给我上课吗?”

    三人一听,随后哈哈大笑起来。

    随即,他说了一句,“戴明先生,克劳斯比先生,龙教授建议我组织发行一本有关质量管理的期刊,我也有些意动。我计划在明年一月发行第一期,今天能不能向两位约稿?”

    龙建华跟着说,“香岛华文大学是质量管理体系组长单位,没一本期刊真的有些不行。戴明先生是质量管理先驱之一,克劳斯比先生不但是先驱之一,还是米国质量管理学会总裁,现在是PCA及克劳士比质量学院创始人;两位的稿件,对这本刊物的权威性有着巨大的影响。”

    “况且,我觉得质量管理界,现在没有一本真正权威的专业刊物。香岛华文大学发行这么一本刊物,对全球质量管理也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虽然戴明年龄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