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5 狠人一个(第1/3页)  重生1986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道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高天索性拿了个本,把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

    又想了想,食品、生活用品等物件好筹集,服装一类的到哪儿弄去?

    灵光一闪,高天把李诚濡给想起来了,诚濡舅舅就是做服装起家的,他刚参加工作时便在景山服装厂干,这方面资源肯定不少。

    于是便一个电话打给了李诚濡。

    电话接通后,把事情一说,李诚濡就乐了,表示马上过来见个面细聊,就匆匆把电话挂断了。

    高天等了有一个小时,才把李诚濡等来。

    一见面老李就迫不及待的问道:“你在电话里也没说太明白,我理解不错的话,你是要搞中苏贸易?”

    给他泡了杯茶,各自点了烟,高天点头说:“没错,我这回收站不是招收了不少知青老大哥么,现在面临一个人员过剩的问题,都用收废品用不开这么多人了,得给他们另外找点事儿干,正赶上有这么个好机会,就准备把哥哥们发到桐江去试试手。”

    李诚濡笑道:“要不怎么说你小子脑瓜子灵呢,广大苏联人民现在过得跟咱们60年似的,缺吃少穿的,但是手里的好物件可不老少,拿食品衣物换物资,这招绝了。”

    见他十分敏锐的发现了商机,高天也笑了,“我准备弄大批量服装运过去,样式啥的无所谓,保暖、价格低就成,您也知道,那边天寒地冻的,经济又处在最低谷,太贵的东西肯定卖不动。但是我没这方面的关系啊,所以又得麻烦舅舅您。”

    李诚濡一个战术后仰,划拉下脑袋说道:“这都好说,我给你联系几家服装企业就成。说来也怪,现在这年头,你说苏联经济形势不好,感觉咱国内也没比人家强到哪儿去。

    那么老多企业,破产的破产重组的重组,有不少工人都下岗待业了。其他企业不说,就说我待过的那景山服装厂,半年前就完犊子了,积压了好几仓库服装,降价处理愣是没人要,早晚放得发霉了就是扔的货。”

    高天点头说道:“这是市场经济大环境引发的必然过程,国家要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阵痛期的,相信用不了几年,就会缓过来的。”

    “还是你小子乐观,我看,没有个十来年工夫,经济形势转变未必能成。”老李挺悲观,又说道:“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正好让你小子赶上这波机会了,我去帮你联系衣服,相当于解了服装厂的危局,那些厂长经理的也得把你诚濡舅舅我当大佛给供起来。哎呀,要不是手头上没人,我也得参与一把这对外贸易。”

    老李这些日子过得很舒坦,每天一大早就去办公室待着,还主动帮陈志平接个电话安记个账啥的。

    五一那天的募捐筹款演唱会结束后,京台把录像一放,瞬间引发强烈的社会关注,并得到了最高领导的口头褒奖。

    各家企业踊跃捐款捐物,个人捐款也掀起了风潮。

    趁着这波机会,老李想了个点子,印了几百张海报,送给音像制品店张贴,并在海报上注明,凡购买一盒磁带,制作公司就会为亚运会捐出一毛钱。

    这个宣传标语一打出来,迅速赢得歌迷朋友们的支持,磁带销量迅猛攀升,仅仅一个月工夫,仅是京城连带着周边的密云、昌平、通县、顺义等地儿,就销售出去200多万盘。

    再加上陈志平撒往各地的一群狐朋狗友,总销量已经接近400万盘了。

    一张专辑在这个年代能卖到400万盘,是个不小的奇迹。

    就按照400万的整数算,每盘5块钱纯利润,2000万到手了,除去该付给销售员的提成和乱七八糟的开销,三个人分,每人小600万揣包里了。

    老李晚上睡觉都咧着个嘴。

    见他有兴趣,高天笑道:“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