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4章五月五日(第1/2页)  重生七零:农女致富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风俗通》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辟鬼及兵,令人不病瘟。”

    七里屯,陕省乃至全国各地的习俗都有系五彩缕的习俗。当然,还有戴香荷包,点雄黄酒,悬挂艾草,吃粽子等等这些风俗习惯。

    不过陕省特别的地方是,他们历来认为五彩缕和药王孙思邈有很大的关系。因而但凡没有结婚的都视作孩子,要在手腕脚腕或者脖颈处,系上一条五色丝线绕成的五彩缕。这五彩缕一直要戴到六月六才成,到那一天会把它剪下来,丢到河里头让水冲走。这也寓意着百病被五彩缕带走,灾也被冲走了。

    一大早,刘香兰就把这些东西放到了李水意的床头。不过李水意睡得沉,根本不知道有人进来过。当她醒来看到床头的东西时,不由拍了拍有些晕的脑袋。

    昨儿个是真累,一觉竟然睡到这个时候。

    她穿好衣服,把五彩缕在左手腕上系成一个死结,又把小小的和半截拇指大小差不多的小香荷包缀在上头。

    香荷包里面一般都是香草和药材,用彩色的花布或者绸布做成的,一般都是由妈妈亲手做好,也叫祛灾包。

    当李水意的视线落到最下面那件东西时,一时之间有些发愣。

    其实他们陕省的端午节还有一件最特别的事情,那就是给孩子穿五毒肚兜。在过节的前几天,小孩子,特别是不满一周岁的小孩子,人人都能得到祖母和外祖母送来的“五毒肚兜”。当然,李水意从小到大,是一回都没有穿过。

    她记事早,约莫两岁多就能记住东西了。她依稀还有印象,当时看到李珍珍穿着大红色绣着五毒的漂亮肚兜时,哭着喊着也想要让她妈给她做一件。可是无论她怎么闹,也不可能有。她妈没有娘家人,李老太太更不可能会给她做的。

    没想到,已经成为大人的她,还能收到一件这样的五毒肚兜。

    伸手拿起来放在眼前,李水意仔仔细细的看着这一件大红色绸缎做成的五毒肚兜,上面的五毒是黑色白色绿色的丝线绣成的,当真是漂亮的不得了。

    明明就在一个院子里住着,她怎么就不晓得她妈到底是什么时候做好的呢。这块绸缎,想来是蔡爷爷压箱底的布料,顺滑柔软,颜色鲜艳,绝对不是一般料子。还有这手绣工,她晓得她妈手巧,但是真想不到她能绣出这么漂亮的图案。

    眼睛不由自主的有些湿润,李水意连忙眨了眨,都这么大的人了,她可不能哭鼻子。

    只是这五毒肚兜,她委实不太好意思穿。虽然大小合适,但她这么大了,穿这个有点羞。别人看不见,但她自个儿心里总觉得不自在。最后李水意把五毒肚兜叠好,放到了张木匠给她打的衣柜里,妥帖的收了起来。

    打开房门,刚在院子里洗完脸,沈墨之带着沈修文就进了院子。

    沈修文兴高采烈中气十足的冲着李保国打了声招呼,“亲家早上好啊。”

    “沈叔早上好。”李保国也满脸笑容。

    和沈家爷孙接触的时间多了,李保国也被他们两个身上的气度和见识折服,以往看不顺眼的态度早就已经变了。如今两家人聚在一起,可谓是其乐融融,没有丝毫不愉快。

    人都到齐了,年纪最大的蔡师傅吆喝了一声,“咱们先去采摘艾蒿,回来了再吃早饭。”

    艾蒿,李水意早在四月份就开始摘了,但今儿个意义又不一样。《荆楚岁时记》里面记载:“端午日,荆人皆踏百草,采艾为人,悬于门上,以禳毒气。”在端午这一天的早上,大家一起到野外去采摘艾蒿,这是由来已久的风俗习惯。

    采回来的艾蒿,挂在门口能让家宅安宁,挂到房间门上和床头能辟邪驱邪。

    出了院子喊了一声,隔壁张家三口人也收拾妥当走了出来。一群人呼啦啦的往河边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