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章 战后剩余物资(第1/2页)  振奋新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仅仅五天左右的时间,来势汹汹的清军就被击退了。这一场战争可以说振新城完胜。伤亡人数只有四十多人,最大的损伤是在出击的时候造成的,阵亡人数只有11人,重伤六人其他的都是轻伤。

    清军三千多人,最后撤到县城的不足两百人。大部分清兵不是战死,被俘虏就是跑散了,参将和县令退到县城之后战战兢兢,生怕被人乘胜,拿下县城。幸运的是贼军并没有进一步扩大战果,而是呆在河谷里按兵不动。

    安兵不动是有原因的,作为总指挥的李振新在打退清军之后就带着人回到了新城。他不觉得现在是扩大战果的最好时机,和拿下城池扩大占领区相比,消化胜利果实夯实基础才是最主要的。

    李振新的选择,肖正南很不认同,他觉得现在就是攻城略地,复兴大明的最好时机。只要出兵占领了县城,甚至拿下延安府,到时候自然会应者云集,形势大好。为了说服天真的肖百户,李振信很是费了一番口舌。他告诉萧正南,现在出击是对敌有利对己不利。因为敌人优势是有没完没了的补充兵力,如果贸然行动就没有主场之利了,反倒会陷入敌人的重兵包围中。与其这样,还不如在山区潜心发展待时机成熟以后再做图谋。

    此次对清军的作战共俘虏的敌人800余人,不过这里边有一半的人是伤病。这些人非常麻烦,总不能看着他们死去,必须的救治。但是堡里并没有专业的救治机构,还得李振新亲自上阵安排这些事。

    俘虏的伤员中,有一半的伤口已经感染,在没有抗生素的情况下,救治起来并不容易。李振新只能用简单的卫生护理知识处置,防菌的方式也就是用盐水和干净的纱布。看着众多的伤口感染患者,被称为神医的李先生也没好办法,也许传统的中医有一些方式,可是现在新城里没有老中医,就是有也没有药。抓耳挠腮的想了半天,最后的办法是拿出堡里,本来不多的酒做蒸馏酒精当消毒剂,还有就是砍了几颗柳树,榨出柳汁当外敷和内服的肖炎药用,就是对效果很不乐观。

    其他的俘虏委员会商议后的决定是按去年的马匪处置办法来处理,绿营并被罚做一年苦力,民壮罚做半年苦力。苦力期满之后他们自由选择,想留在新城里或者回家都可以。

    盘点了一下这次大战的收获,除了两百多石清军的军粮以外,有价值的收获并不多,唯一还算有点用的就是清军的火炮。这些剿获的火炮里,没有明末火器的明星红衣大炮,都是些大将军炮和佛郎机炮等二三流火器,实际意义不大。佛郎机炮都是对以后的火炮生产有一定借鉴意义,这是早期的后装火炮,射程和威力都不怎么样,不过射速要比前装炮快,子母炮里的子炮可以说是最早的炮弹了。这是以后火炮发展的方向,只要解决精度和气密性的问题,威力和射程都会有一个大幅的提升。

    于收获相比,战争带了的损失可就大了,不说伤亡士兵的抚恤和俘虏安置的费用,就是弹药的损失,兵器的装备费,自己停产停工的损失就很令人心痛。别人都说战争财最好发,可李振新这儿全是净亏损没有正收益。

    复产复工,尤其是恢复商品买卖的事就安排给了吴老三和王四他们去做,大当家李振新已经被伤员的问题搞的精疲力尽了。不到五天时间已经有五六十名伤员因为伤口恶化而死亡了。好在越到后边死的人越少,很多人说这是李神医的作用,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这些伤兵的伤口没有进一步恶化,完全是能死的已经差不多都死了,剩下的都是自身抵抗力起了作用,什么柳树汁的消炎抑菌作用估计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要说起作用的可能还就是卫生护理比较到位,没让伤口继续感染。

    除了处置伤员这个令人头大的问题,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当初备战的时候储备的肉太多了,仗都打完了,可肉连一半都没吃完。现在已经到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