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5章 第一百九十五章(第1/3页)  这位女文豪,还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沈游此次川蜀之行, 原本就是为了解决降将一事而来。一旦顺理解决,她即刻轻装简行,带人直奔临川府。

    三日之后, 沈游快马加鞭刚到临川府城门口。

    “刘将军、赵将军”,沈游唤道,“劳烦二位随我先去府衙交了此行公文, 然后再去往军营报道”。

    当然, 这话主要是对赵识以及他身后的李可之、曾英、唐志学等人说的。

    此次川蜀一行, 她成功将大量的降将从川蜀弄了出来, 防止他们在当地扎根勾连,以至于尾大不掉。

    “嗯”,赵识应了一声。

    他现在已经平复了心情,没那么怀疑人生了。

    这一路赶来, 平坦开阔的官道用大量的水泥铸就, 有效的缩短了车马行进的时间。官道如同输送血液的血管, 将各地物资、人马源源不断的输送往不同的州县。

    赵识的军事本能告诉他, 这种通畅的地利条件对于军事后勤运输是极大的加成。怪不得皂衣军的物资、士卒运送极其之快。

    与此同时,皂衣军素来就有剿匪的惯例。一则用作小型练兵, 二则也为了保境安民。

    没有了那些山贼匪寇拦路, 道路上又有了诸多驿站。安全性获得了保障后, 伴随着这些官道的延伸, 商业迅速繁华起来。

    跑商的商人们沿着这些道路,不断的开拓市场。南来北往之下,这些一年前才纳入皂衣军麾下的州县迅速复生。

    赵识不止一次的在路上见到赶路的各色商人。有农人进城贩卖菜蔬鸡子的, 有大型客商从苏杭来的商户前来贩卖绸缎,还有行商从南边来贩卖新鲜水果,荔枝椰子, 上面用厚厚的冰镇着。

    荔枝这玩意儿运输不易,便颇为昂贵,等闲人吃不起。赵识曾有幸尝过半盘,一口咬下,汁水四溢。其丰润甘美的滋味,堪称一句齿颊留香。

    若不是正在赶路,军纪约束之下,他势必要买上一盘的。

    是的,买。

    因为赵识向沈游打听荔枝是否为贡品。沈游却笑着说,他们没有进贡这种说法。这荔枝应当是商户自己运去贩卖的。

    赵识心下叹气。缴纳贡品,官府只会支付少量的财货,甚至根本不付钱。没了贡品,也算是替百姓减负。

    不过话也不能这么说,上缴给皇帝的贡品一旦打出了名头,总会有达官显贵想去试试的。商户们打出了货物的名头,或许可以覆盖掉缴纳贡品产生的损失。

    但这种情况是极少的。

    更多的,是像采珠人那样,被皇帝圈禁,辛辛苦苦采来的珍珠不仅不能温饱,年年还得固定上缴一定的珍珠。要么,逃跑失败或者交不上珠子活活被打死,要么就为得一珍珠,葬身鱼腹间。

    去了贡品制度,也没了太监们为了剥骨吸髓而开设的“皇店”,无论如何,总是利大于弊的。

    等到赵识赶到临川府城时,才发现城内已然是一片熙熙攘攘,人流如织之态,竟看不出半分被战乱、天灾损毁的断壁残垣。

    他们这一行人,因为不是紧急行动,故而不允许在城内纵马疾驰,只好下马之后,牵着马匹乖乖的往府衙走。

    赵识正惊异于府城内道路之宽阔,人流如潮水。周围的一众降将们也面露惊叹,探头探脑,四处张望。而李可之却越看越心惊。

    距离上一次来,也不过大半个月,这地方似乎更为繁华了。大街小巷,到处都穿行着各色人群,熙熙攘攘的叫卖声、小孩打闹声、妇人们的谈笑之声,细细听去,甚至还能听到绣楼里隐隐的机杼声和县学里的读书声。

    各式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那是极鲜活的场景。

    更有意思的是,周围百姓似乎视皂衣军如无物,完全不像普通老百姓那般,见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