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烧陶(求留言)(第1/2页)  我从酋长干到球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新书上路,第一条数据实在惨淡到不忍直视,如果有人看的话,给我留言吧,让我知道我不是在单机,给我一点动力。)

    一口窑最重要的是烟囱,只要有一个足够大的烟囱就会有足够大的抽力,想要有烧制陶器的温度,这是必须的。

    刘峰这口简易的窑只有不到一米高,但烟囱却足足有两米,最下面的直径有一米,越往上越细。

    在用石头垒窑的同时,一遍和泥将窑的内外都给湖起来。

    这个工作由刘峰带领两个年轻人和十来个小孩子足足忙了一天。

    那两个年轻人原本一个头,一个叫楼。

    刘峰当即拍板,给他们改了名字,一个叫陶大,一个叫陶二。

    他们很兴奋,因为他们有了和刘峰一样的两个字的名字,到了晚上每见到一个人就一遍拍着自己的胸脯一边说着自己的名字。

    不免又是让人一番羡慕,同时也期待着刘峰能给他们取一个名字,最好是两个字的。

    关于姓氏的问题,以后肯定会解决,但不是现在,所以刘峰只能当做没看见。

    第二天陶大和陶二两个人起的比自己还早,天刚亮就喊自己起床,因为他们知道刘峰在做一件大事,他们对能够参与其中跟刘峰一起做显得格外上心。

    经过一夜的晾干,刘峰用手摸了摸糊在窑上的泥巴,发现已经干了。

    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捡柴火了,木材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在坯体上产生自然落灰的现象,经长时间的高温融合成的自然灰釉,实际上烧出来的色泽会更好看一些。

    但柴火不耐烧,想要用柴来烧陶,那势必得足够量的柴火。

    对于究竟多少才够,刘峰也说不准,只能让人尽量去捡更多的柴回来。

    而陶大和陶二则跟着自己和泥。

    刘峰尽量选择了质地绵软的黏土,开始了对陶器的塑形。

    刘峰的态度是越简单越好,毕竟现在要做的是实用性,而不是追求美观。

    陶器塑形最好是用转盘,当然没有转盘也可以,但不能直接塑形,需要将泥巴和成一条一条的长条状,然后将一圈盘在地上,上面在加一圈,最后直接形成一口锅的模样。

    在刘峰的帮助下,陶大和陶二也进行了尝试。

    整整一天,刘峰捏出了五口锅,十几个碗以及若干的汤勺。

    陶大和陶二甚至不知道锅长什么样子,以及锅有什么作用,只能照着刘峰的样子做。

    但刘峰心中有样子,能一边想一边做,即便是这样也要修修改改,他们俩可想而知是什么速度。

    俩人一天只做出了两口锅,五个碗和十几把汤勺。

    毕竟碗和汤勺要稍微简单一些。

    下一步就是进行晾干和烧窑了。

    先将窑上的泥彻底烧干,否则湿泥会在烧制陶器时带走大量的热量,所以窑要进行单独的首烧。

    刘峰打算晚上让火在窑内烧一晚上,正好也测试一下一晚上到底需要多少柴火。

    这个光荣的任务就交给了陶大和套二,刘峰让他们晚上轮流将柴火放入窑内,然后轮流睡觉。

    虽然很辛苦,但原始人却没有偷懒的心思,陶大和陶二一晚上俩人根本没睡。

    第二天刘峰看着他们昏昏欲睡状态不好,当即命令他们两个去睡觉。

    两个人本来不愿意去,但在刘峰的强制要求下,也只能去睡觉了。

    主要是今天的烧陶计划被刘峰取消了,因为像小山一样的柴火堆一晚上就消耗了一半。

    唯一的作用就是窑被烧好了,现在即便是下一场雨也不会轻易的倒塌。同时也让刘峰知道了一晚上的燃烧到底需要消耗多少柴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