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9章 民变?兵变!(第1/3页)  被退亲后我嫁给了当朝大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而以太子太傅高大人为首的另一派则赞同兴修水利工程。

    原因也很简单,“松州的地形和气候其实都很适合种植农作物,若是水利兴修得当,以后的松州也将是咱们大楚王朝的一个国家粮仓。”

    不过,他虽然赞同,但却跟户部尚书一样,认为当下朝中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而兴修水利也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事,所以他建议陛下待国库充盈了之后再进行。

    新帝心平气和的听着他们讨论,半响后看向辅国公,“辅国公如何看待此事?”

    辅国公等人刚才一直小心窥探新帝的想法,上朝这么些日子,对新帝的脾气已经摸出来一个规律了。闻言,他精神抖擞的站出来,行礼道:“臣连夜看过松州这些年来的州志,发现松州只要没有遇到干旱、洪涝这样的灾害,地里便会丰收,当年的粮仓可以堆满。而若是遭遇了天灾,庄稼歉收,粮价飞涨,民不聊生。”

    “再有今年芠州水灾,大半的庄稼被淹,颗粒无收,乃是坋河河水决堤之故。松州兴修水利,利于芠州、松州两州,且或许对其他州县也有益处,臣以为可以兴修水利。”

    新帝点了下头,又看了自己的大太监一眼,“且将松州城新到来的奏折取来与众爱卿传阅。”

    大太监麻利的在堆着奏折的小匣子里翻找片刻,准确的找出封寒笙连夜写出来的奏折,给在场的众大臣们挨个传阅下去。

    半响后,等重臣们都匆匆的看过一遍,新帝才沉声道:“松州今岁收纳芠州等地的灾民合五六千之多,因芠州水灾还未彻底解决,且大水冲垮了这些百姓的家园,导致他们手上无粮无银,按照惯例,松州会收容他们直到来年开春可以播种为止。”

    “这么多人每日的消耗不在少数,而且让他们无所事事的闲在那里难免会生出些事端,安排他们帮忙兴修水利反而便宜。”

    朝臣们大多认为封寒笙上报的这个是个大工程,当忙碌上好些年才能有个雏形。但是,封寒笙的打算却是借助灾民和征徭役的人手,在来年开春之前直接修一个雏形出来。

    户部尚书看着封寒笙写就的奏折沉默下来,脑中飞快的计算着这样做会消耗的人力和财力。

    高大人依旧认为不可急于一时,可缓上几年,待国库充盈了再进行。

    重臣们大多站在一边,新帝也不欲与他们辩驳,沉思片刻又转而讨论起北部边境平叛之事,就送往北部边境的物资进行了一场新的扯皮。

    ……

    却说淮郡王与姬三公子带着人手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北部边境,而在临近州县时,二人在拐弯抹角的询问到一些消息后,再三考虑之下,将新帝拨给他们的人手分成数队,以商户的名义分批前往边境。

    这也导致他们稍微耽误了一些时间,抵达边境的时间比预计的晚上了几天。

    此时,淮郡王和姬三公子在一座临时租下的宅子里听下面人汇报消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脸色越发的严肃。

    那些来汇报消息的人脸色也难看的紧。

    他们在京都得到的消息是,边境的百姓忍受不了各种来捞功劳的官员的苛刻,索性抄起家伙直接反了。

    平叛这样的反民,虽然有些麻烦,也难缠,但考虑到如果不是姬将军病倒,群龙无首,倒也并不难办。

    但却没想到,北部边境的事情比他们得知的严重的多,甚至连姬将军到底是生病病倒了,还是被他人人为的加害都犹未可知。

    在座不过二十来人,等这些人一一汇报完自家所调查到的情况,淮郡王和姬三公子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紧张。

    一位武将出身,为人豪爽大胆出名的官员受不了这气氛,索性站起来道:“咱们也有几千人呢,不要怂,不行就跟他们拼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