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6章 危险往往来自背后(第1/2页)  汉世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旻年方而立作为一个统帅而言年纪并不算大但行军作战的经验却是丰富无比毕竟出道的第一战便是参与到开宝北伐亲身经历艰苦卓绝而又荡气回肠的漠北远征。
    十五年的军旅生涯早就练就了冷静的头脑与坚定的意志面对困境始终保持着镇定如一座山岳岿然不动率领汉军积极应付黑汗人。
    即便最危急的时刻眉头都没有褶一下远征汉军的士气虽有所滑落但统帅的表现都看在眼里也都追随着刘旻坚持着。当然底层的士卒是盲目从众也不得不相信魏王能带领他们闯过困境但高层的将校们却清楚刘旻坚持的底气所在。
    战前刘旻与杨延昭等将帅已经做了充足准备考虑到天山难越道路复杂自南而北进攻困难太大即便能一路打到黑汗国都损失也是难以预料的。
    因此刘旻做了两手打算他这一路主力声势浩大一路上打得也轰轰烈烈但却是吸引黑汗人注意力虽是主攻却也承担着羊动的作用。
    而除了刘旻这一路军队另有一支精骑秘密行动选择走北路绕过天山主脉阻隔通过轮台、张堡突袭黑汗国。
    在安西以北是大片的荒原沙漠虽然同样有天山之阻但比起南麓却又要通畅得多。此前未选择此路一是不熟悉二则是没有启动灭国计划三则是这种基本只能用一次的计策需求一击致命。
    这是一个比较大胆的战略迂回绕袭的战法并不少见但像这样绕行近两千里深入敌境就是纯粹的军事冒险了。
    而刘旻敢想也敢做甚至一度打算亲自带领偏师走北路。不过被杨延昭、康保裔等将帅劝阻了用杨延昭的话说他是大军统帅不能弃大军而走何况正面进攻跋山涉水、破关拔寨同样危险甚至面临更大的艰难需要刘旻统率以安军心。
    当然事实上就是不愿意刘旻过于冒险当年老四、老六这两兄弟失陷漠北之时造成的影响作为亲身经历者杨延昭可是清楚得很。
    至于北路偏师自然由杨延昭这个副帅统领在绕后奔袭这件事上杨延昭还是很有天分的也很有经验。
    最终杨延昭自安西军中挑选了六千精骑约定好时间稍晚由高昌城出经轮台转向一路向西。沿着漫无边际的大漠顺着天山北缘奔袭上千里长驱直入而向黑汗东部边关阿力麻里。
    阿力麻里位于尹丽河下游在河谷西北部属于咽喉要道也是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或许是过去大汉从未表露过对此地的野心也没有任何北上的意向因此对于杨延昭军的到来守军毫无戒备。
    即便是经过长途行军的疲惫之师不加休整只一个冲锋便闯关成功轻松地拿下阿力麻里这个黑汗国东门锁钥。
    其后经过短暂的休整恢复精力体力补充饮水搜罗粮草杨延昭又迅速提兵西进目标直指黑汗东部大邑乙寄乌骨同样没有多少悬念乙寄乌骨守军虽然不乏顽强抵抗者但迫于兵力不足且在汉军兵临城下后城内发生了一起内乱不到半月即宣告城破。
    黑汗国内的主要精力放在南边的汉军主力上最精锐的军力也是如此在东北部地区的实力自然孱弱杨延昭军人数依旧不多但都是汉军精锐战力不俗也不是当地的黑汗守军所能抵挡的。
    与南面刘旻大军一路啃硬骨头直面黑汗主力不同杨延昭这一路军虽然千里迢迢行路辛苦也遭遇过一些意外与风险但总体而言还是十分顺利的。
    毕竟面临的对手不同。但是远涉大漠深入敌境本身就意味着死亡与危险需要莫大的勇气与决心。
    同时在北路杨延昭也做到了以战养战的目标与想象中的沙碛荒漠不毛之地不同沿途有不少城镇牧场虽比不得大汉的富饶但物产是不缺的。
    而生存在黑汗东北部的大多是一些臣服的突骑施游牧部落他们接受黑汗的统治纳贡从征。早年之时随着黑汗国的扩张也是获得了不少好处打仗总有缴获。
    但是在东进的过程中黑汗的中央朝廷固然损失惨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